章节目录

共82集
选集倒序
  1. 01_经世之道,识人为先;江山社稷,用人为先
  2. 02_《省心录》:宽以待下,恕以待人_楚庄王绝缨得死士
  3. 03_商汤:诚心求贤,不拘一格
  4. 04_《战国策》:卑身厚币,以招贤者_燕昭王招贤
  5. 05_姑布子卿:鉴别人才先相面
  6. 06_王翦:经验非常重要
  7. 07_《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_萧何月下追韩信
  8. 08_齐威王:识人不可偏听偏信
  9. 09_《默觚》: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_菲利斯顿用长不计短
  10. 10_楚庄王:要重视人的气节和品德
  11. 11_《韩诗外传》:欲知其人,先观其友_魏文侯选相
  12. 12_蒯通:能言会道也是才华
  13. 13汉武帝:择才要等待时机
  14. 14_孟子:不能只凭个人好恶识人
  15. 15_《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魏文侯礼遇人才
  16. 16_楚文王:实践是知人的标准
  17. 17_《淮南子》:人尽其才,悉用其力_刘邦论取胜之道
  18. 18_九方皋:把握本质,由表及里
  19. 19_《礼记》:天下为公,选贤与能_一代名相狄仁杰
  20. 20_淳于髡:先识人而后知人
  21. 21《论语》:逐事不谏,既往不咎_齐桓公用人有雅量
  22. 22_公孙痤:不因名利而取人
  23. 23_《管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_李斯谏逐客
  24. 24刘邦:用人需要“慧眼”
  25. 25_《菜根谭》: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_韩信给仇人赐官
  26. 26_刘邦:不因谣言否定人
  27. 27_《菜根谭》: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_成吉思汗不计
  28. 28_周文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9. 29_欧阳修:任人之道,要在不疑_魏文侯任用乐羊
  30. 30_郭子仪:要不计私怨举荐贤能之人
  31. 31_《孙子兵法》:将能而君不御者胜_孙权的用人哲学
  32. 32_宋神宗:多听下属意见会受益匪浅
  33. 33_《韩非子》:下君尽已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程尽人之智_赵匡胤
  34. 34_王旦:给合适的位置以合适的人选
  35. 35_《曾国藩家书》:用将则胜,自将则败_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36. 36_忽必烈:面对面的深入交谈
  37. 37_《楚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_子产用人
  38. 38_朱元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9. 39_《世说新语》:圣贤所出,何必常处_善用鸡鸣狗盗之徒
  40. 40_李建成:选才务必要做到大公无私
  41. 41_《道德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_韩滉善用人之“短
  42. 42_袁崇焕: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环境
  43. 43_《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_忽必烈任用
  44. 44_司马光: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
  45. 45_《管子》:任其所长,事无不成_循王老卒善交易
  46. 46_刘邦:知错就改,礼贤下士
  47. 47_《道德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_赵鼎谏阻诛御医
  48. 48_汉文帝:识将才,要注重实事求是,切忌主观片面
  49. 49_《孙子兵法》:有功必赏,有过必罚_乾隆治军
  50. 50_诸葛亮:可用辞辩考察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51. 51_《中论》: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才_李光耀举才纳贤
  52. 52_刘备:择志同道合之人成就大业
  53. 53_《世说新语》:窥一斑而知全豹_齐威王抗秦
  54. 54_司马懿:忽略缺点,用人所长
  55. 55_《孟子》: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_徐庶试马识人
  56. 56_吕布:忠诚是人才之本
  57. 57_欧阳修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_崇祯疑杀袁崇焕
  58. 58_司马睿:先将重量级人物争取到手
  59. 59_《三国演义》:能将将者,谓之帅_曾国藩慧眼用鲍超
  60. 60_宇文泰:识人并非一日之功
上一页第1集~第60集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