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江苏省网络文学大赛优胜奖作品》苏州评弹,传承数百年的民间艺术。无论朝代更迭,无论世事变迁,评弹的弦声阵阵,依旧回荡在苏州这座现代与传统相交融的城市上空。平江路的老巷里,刘氏三代人默默守护着评弹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藏。评弹声起,四季如歌。
君子以锦比德,君子无故,锦不去身。南京云锦,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象更新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南京城里的老云锦织工、共产党员郑继祖的四个徒弟面临着下岗的困境。两个女儿郑如云、郑似锦也正直人生的十字路口。祖传的云锦织机见证着六个年轻人的喜怒哀乐、爱情友情。他们虽暂时离开了织机,却不忘一代代云锦人的本心。在各自的新行业中奋发图强,成为了数十年改革浪潮的见证者和建设者。二零一九年十月一日,建国七十周年。弥留病榻的郑继祖给女儿、徒弟留下遗言:记住,你们面前的织机织的不是云锦,而是梦啊。属于咱们老百姓的中国梦!
有些文字,只能写在故事里,有些故事,只能送给有故事的人。或许,最美的风景是从容流淌的时光;是被时间冲刷的故事;是指尖触碰爱人的温暖。年少时的记忆中,是否有个人,曾陪你看过一路繁花,走过似水年华,后来消失在光阴里。匆匆的岁月,山长水远,那个人住在你的心底,却消失在你生活里,这城市风很大,会吹散一切思念和牵挂,倘若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在你身后,轻轻的说:好久不见。你会以泪?以笑?以沉默?但愿,相爱的灵魂在彼此心里都有温暖的家,但愿,风雨后的你,仍如初见一般美好。
往事或许明朗简单,温柔清丽,或许酸涩孤独,伤痛迷惘,但岁月的光线总会把它们一一暖化,镀上一层柔和朦胧的光晕。记忆就如一潭无风似镜的湖水,过往人事皆幻化成条条小船,于湖心平静无声地漂泊着。清晨拉开窗帘,阳光斜射到墙面的贴画。那幅画恰好是凡·高的《向日葵》,冥冥之中还在不停积攒阳光。我的生物钟很规律,有一段时间,每天醒来,都会看到光束照在右数第三只向日葵上。慵懒一会儿,那光束就向下移动半寸。现实的光阴就是这般暗中偷换,你不小心一个转身过后,就是物事皆非。那幅画,我两次搬家都一直带着。我还能回忆起,买回它的那个夜晚,街角的空气里混合着糖炒栗子的甜味儿和烤红薯的香味儿,全城都在期盼一场大雪。去年路过那里,发现附近几家小店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鲜的粉艳花丛。旁边立着一块路牌,上面的字样又是在各大都市随处可见的街名。千篇一律的城市化好像一个滑稽的自我讽刺,无法预料下一个消失的将是什么。我们的记忆呢?愿那些碎片安稳沉淀,光阴的溪水,自会潺潺不息。
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经典真实事件编写,还原历史真相解读当下时代的人间冷暖百年经典,世纪名篇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谈修身养性》是季羡林先生关于修养与道德的杂文或随笔选编,全书共分四辑,分别以修养、品质、心态和爱国为主题。第一辑以“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为题,辑录了季先生关于个人修养、人文素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文章;第二辑以“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集中谈道德与品质的文章,表达季先生对于伦理道德,意志品质和未来教育的看法;第三辑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为题,展现了季老对人间的世态炎凉、人生的毁誉祸福、个人的生死穷通的豁达心态;第四辑“愿生生世世为中国人”,季老稽古论今,援引时贤,漫谈中国精神,传统文化与国人民族性,对何谓真正的爱国,怎样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持有何种“爱国主义”。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
震撼灵魂的爱心读本挥洒纯真的教育经典一片冰心寄稚子阳光雨露润花朵
十七岁的女中学生从北京来到西藏,在雪山上学习医学、射击和独立生活。她曾背负武器、干粮、行军帐篷独自跋涉在无人区,也曾独自骑马渡过冰河为藏民送药。她曾在冰川上席地露营,也曾为牺牲的20岁战友换过尸衣,清理流出腹腔的肠子,偷偷在他的衣兜里塞上几块水果糖。她在高寒缺氧的雪山上熬制花生糖,熬出一碗纯净温柔的好时光,她在哨所种植葵花,看着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葵花开出五分钱硬币那么大的小小花盘,又被忽如其来的冰雪封存结晶。在西藏的日子被她过得像藏族女孩手工制作的花围裙般色彩斑斓。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人间最珍贵,莫过少年心,毕淑敏与你分享私家青春记忆,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毕淑敏。愿你所有负担都将变成礼物,你所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愿你以梦为马,四海为家。世界那么大,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6岁,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已经没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17岁,我第一次发现人性如此黑暗,我开始排斥学校,甚至害怕被报复。18岁,师兄,很多人喜欢你,但是没有人像我一样,想和你永远在一起。19岁,那些我偷望过的人,都不曾为我停驻,我曾经苦苦等待谁的回眸,可是,总是空欢喜一场。20岁,这一年的悲伤,已经汇成河水,淹没了我对幸福的遐想。师兄,十八岁的时候,我总以为自己会嫁给你,三年来,我一直在恨你。林白岩,我的世界满目疮痍,也许我已经爱上你,可是却已经无法再相信你。年少的爱恋就像清酒,当时沉迷,过后惘然,最后只会让人生畏。爱情也让我望而生畏了。——莫愁
《王子和贫儿》的故事,是一篇著名的讽刺小说,故事以十六世纪时英国的社会状况为背景,以童话体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贫民窟里的穷孩子汤姆·康蒂,由于一个偶然机会,戏剧性地与王子爱德华调换了身份,当上了英国国王。 作品笔调轻松,但寓意深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同情。故事的想像极其丰富、语言幽默风趣,在带给儿童快乐的同时,还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对纯洁、善良、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没遇见印度的牛前,我觉得这世界最幸福的动物就是熊猫了,现在想想应该是印度能四处闲逛的牛。大多数熊猫虽住着几千平带空调带草坪的房子,但它没有自由。印度的牛有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这是它比熊猫更幸福的地方。”这是一部文化与历史,个人与现实交织的文化作品。包含印度的游记,儿时的回忆,社会的现实,笔尖所到之处,都是作者心灵最深处的回响。
《雾都孤儿》,又名《奥立佛·退斯特》,出版于1838年,是作者的第一部社会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列佛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幸福。作品通过孤儿奥列佛的凄苦遭遇揭露社会底层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被列夫托尔斯泰尊称为19世纪“唯一的天才”。1838年,年仅25岁的狄更斯,就写出了35万字的《雾都孤儿》,跻身世界文坛的一线,可谓“出道即巅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巨著,《雾都孤儿》穿越百年的岁月,仍是不少读者的案头书。
继《苔丝》《复活》后,曹雷、张欣与上译表演艺术家们的又一力作《牛虻》登上回响,演绎时代的觉醒。背叛、逃亡、决裂和重塑……牛虻的一生是残酷而热烈的信念篇章,献给所有困境中坚持勇敢的青年人。
2023年已经开启,新一年的读书计划是否提上日程?梁文道精选书单年底大揭秘!道长独家讲解五本经典:《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瓦尔登湖》《鲁滨逊漂流记》《昨日的世界》,带你探寻人类文明的失落与重建!同时特邀专业配音团队,用全本有声剧打造沉浸式“声音阅读”体验~2023年初,阅读好礼持续发出~首播福利『订阅』本专辑,并留下走心的『五星好评』节目订阅破三万,抽取3名听友送喜马拉雅月卡一张节目播放量破500万,抽取3名听友送读书礼盒一份~~~快快行动起来吧~~~2023年1月1日开奖!年卡中奖用户为:娘小烨(id:161926221),ldong梅(id:185138654),燕子_fme(id:66593851)新年读书礼盒中奖用户为:齐子非(id:88573935),15819030ebg(id:78100459),勤奋者健强(id:31577814)
记忆好像有块黑板擦,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他害怕回想的片段,唯有一幕他怎么也擦不掉,她站在被告席上,而他在台下。韩述期盼着她能望他一眼,可是她没有...桔年的心里住着一个人,她坚信那个人只是闭上了眼睛。很多年后,她做了一个梦,那个人终于睁开双眼对她微笑,然而她却哭了。曾经一笔一画刻下的“hs&jn”,谁陪着谁一起来看...“暖伤青春代言人”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完美续作,为您讲述有关宿命青春的大讨论。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就是从小失去了妈妈的孩子,五六十年像根草一样活下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一贫如洗,穷苦潦倒。四十几岁的妈妈在没有男人的支撑下,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劳作着。没有一声抱怨或哀叹,她就像一头默默耕耘的黄牛,不仅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还要抚养五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服伺两位年逾八旬的爷爷奶奶,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终于有一天,妈妈病倒了,病得很厉害很严重。当时的农村没有医生,更没有药店,只能眼看着妈妈在炕上疼得打滚,她不断地呻吟,我的心如刀绞却毫无办法。两年后,妈妈就痛苦地撒手人寰,恋恋不舍地走了,走完了她四十九年的短暂人生路。妈妈没有留下一句话,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没有享受过一天人生的快乐或幸福。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话”—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控制人们的行为。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家大洋国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
原创节目清代大文人李渔老来得子,为孩子编写启蒙读物,成书《笠翁对韵》,内容包含了数不胜数、精致优美的句子,更有丰富的内涵,纯真的气韵,让人口齿生香、心旷神怡,是学习汉语诗词格律的经典启蒙读物。 《笠翁对韵》用典极多,包罗万象,涉及花鸟虫鱼、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寓言神话、历史人物、经史子集、器皿建筑、言语行为、情绪情态等等,丰富的内容对于刚刚蒙学的孩子来讲确有难度,而一旦可以熟读理解掌握,孩子的语文水平必定大有进益。 炜爵爷陪伴您和孩子品读这本经典蒙学著作,学语汇品修辞,讲历史听典故.句句经典,句句回味,帮助孩子学会遣词造句,奠定一生的国学根基。
起风了......你,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候,听一场雨,看一座山,走一条巷,然后念及一个人。年纪轻浅时,喜欢的歌试着分享,喜欢的人想着接近,长大后,喜欢的歌安静地听,喜欢的人远远地看,开始习惯用沉默来应付所有突如其来的人事,所谓成长,变成了一条寂寂独行的路……欢迎收听散文集《起风了》
施耐庵所著作的四大名著,原汁原微的白话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