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长篇评书小说

  1. 名优奇冤

    名优奇冤
    完结

    著名京剧武生杨月楼精湛的表演、威武英俊的扮相,使富商女儿阿宝一见倾心。由双方母亲作主,成全了好姻缘。满清官府,听信无赖诬告,使杨月楼屈打成招,强行拆散好夫妻,令杨蒙受奇冤大辱。故事凄婉悲怆,催人泪下,对于帮助青少年了解黑暗的旧社会不无裨益。

    播讲:刘立福
    2640人听过
  2. 民国实事传奇之白宗巍坠楼

    民国实事传奇之白宗巍坠楼
    完结

    民国时期,白宗巍与妻子分离之后上北京,而妻子自己却在天津遇害,为了替妻子申冤,他将大官僚告上法庭,谁知,官官相护,人民都以痛苦失败告终,接着一系列复杂的关系将局面扭转,这才使得白宗巍夫妻二人沉冤得血。

    播讲:刘利福
    2778人听过
  3. 乌盆记(电台版)

    乌盆记(电台版)
    完结

    苏州人氏刘世昌一日骑驴回家,因为行李承重,便在沿途的赵大家中借宿。未料赵大夫妇见财起意,将刘世昌杀死,夺走了刘世昌的资财。又将刘世昌的血肉混在乌泥中烧成了一个乌盆。刘世昌因为思念家中的妻儿老母,其魂魄不肯离去,便附在了乌盆之中。他日,一个叫做张三的老头(绰号别古)因记得赵大四年前尚欠其400文的柴钱,便前去赵大家中讨债,讨回欠款后,又向赵大要了一个趣黑的乌盆作为利息。不想在回到家中,乌盆向别古述说其了他被害的遭遇,并央求别古带他到包公处鸣冤。别古带着乌盆到了包公处鸣冤,包公随即把赵大夫妇传唤到堂,分开审讯。包公先使诈术,让刁氏相信其夫赵大已经认罪,并说全是刁氏的主意。刁氏怒其丈夫无情义,便向包公承言了所有罪状,并把赃款的余额如数上缴。包公再将赵大唤来与刁氏当堂对质。不料赵大死活不认,包公大怒,命衙役动夹棍,不想赵大经不住大刑,便死在大堂之上。赵大死后,包公随即把刁氏上交的赃款余额还有赵大的家当变卖折现后的所有钱款一同交与刘氏婆媳。刘氏婆媳因为感激别古替丈夫鸣冤,愿为他养老送终。别古也受了刘氏魂魄所托,愿照顾其遗孀小孩。最后三人一同回了苏州。而包公因为妄动大刑,致赵大毙命,被上级革职。一时无处可去,带着家仆包兴回去京师。不想路上又遇到山贼。便有了《三侠五义》第六回《罢官职逢义士高僧应龙图审冤魂怨鬼》

    播讲:刘立福
    392人听过
  4. 聊斋之素秋

    聊斋之素秋
    完结

    聊斋中的素秋:顺天府良乡县有一个姓余的,叫余景安是个秀才,三尝举人没有中,因为他们余家辈辈都是举人,在他这辈就他一个,因而第四场考举他又去了,大家都叫他举人迷.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的批评,甚至讽刺。

    播讲:刘利福
    1139人听过
  5. 聊斋之辛十四娘

    聊斋之辛十四娘
    完结

    故事取材于聊斋,明朝正德年间,一姓冯的书生清晨遇一娇艳动人的美人,傍晚时分见美人从一座破庙里出来又回去。于是冯生进去一探究竟,对一老头说明自己爱慕女子之心,并硬闯闺房被赶出。在回家的路上,又误入自己祖母的弟弟的鬼宅。鬼宅的老太太答应为外甥提亲。果然,冯生和十四娘结成秦晋之好。后冯生几翻得罪楚银台的公子被害下狱,在辛十四娘的努力下才得以脱险。但经此事后,十四娘对冯生很失望,看透尘缘。第二天容光大变,日渐衰老,半年后像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婆了。尽管冯生照顾的很好,还是一病不起,溘然逝去。留下丫头做了冯生的妻子。后来,老仆人在太华山见到辛十四娘骑着一头青骡子,对老仆人说冯郎还好吗?回去告诉他,我已名列仙藉了。

    播讲:刘利福
    1851人听过
  6. 义侠传奇

    义侠传奇
    完结

    义侠传奇讲得是清光绪年间天津县班头李四海和山东贼王马永泰之间惺惺相惜的传奇故事,中间又有个号称砸锅的江先生和马永泰那个不怎么知道天高地厚的宝贝儿子掺合掺合喏喏喏喏,故事就更热闹了,至于故事好与不好,大家自己评价吧。

    播讲:刘立福
    1359人听过
  7. 聊斋志异之瑞云

    聊斋志异之瑞云
    完结

    在几千所的中国文言小说史上,《聊斋志异》的地位就如同《红楼梦》在中国通俗小说史上一样,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作者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写就《聊斋志异》,使其如奇峰突起,达到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精力所聚之书。他自幼便以气节和才华自负,但却命运坎坷,科举失败,内心郁结,不得已,转而创作。所以,《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藉以抒发内心愤懑、寄托生活理想的作品。《聊斋志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艺术魅力的根源,在于它一书而兼两体,鲁迅先生称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书中作品构思奇幻委曲,记事诙谲曼妙,行文典雅纯熟,风调寒峭高古。《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500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作者蒲松龄

    播讲:刘利福
    602人听过
  8. 聊斋之胭脂

    聊斋之胭脂
    完结

    原文: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臙脂,才姿惠丽。父宝爱之,欲占凤于清门,而世族鄙其寒贱,不屑缔盟,所以及笄未字。对户龚姓之妻王氏,佻脱善谑,女闺中谈友也。一日,送至门,见一少年过,白服裙帽,丰采甚都。女意似动,秋波萦转之。少年俯其首,趋而去。去既远,女犹凝眺。王窥其意,戏之曰:以娘子才貌,得配若人,庶可无恨。女晕红上颊,脉脉不作一语。王问:识得此郎否?答云:不识。王曰:此南巷鄂秀才秋隼,故孝廉之子。妾向与同里,故识之,世间男子,无其温婉。今衣素,以妻服未阕也。娘子如有意,当寄语使委冰焉。女无语,王笑而去。数日无耗,心疑王氏未暇即往,又疑宦裔不肯俯拾。邑邑徘徊,萦念颇苦;渐废饮食,寝疾惙顿。王氏适来省视,研诘病因。答言:自亦不知。但尔日别后,即觉忽忽不快,延命假息,朝暮人也。王小语曰:我家男子,负贩未归,尚无人致声鄂郎。芳体违和,非为此否?女赪颜良久。王戏之曰:果为此者,病已至是,尚何顾忌?先令夜来一聚,彼岂不肯可?女叹息曰:事至此,已不能羞。但渠不嫌寒贱,即遣媒来,病当愈;若私约,则断断不可!王颔之,遂去。王幼时与邻生宿介通,既嫁,宿侦夫他出,辄寻旧好。是夜宿适来,因述女言为笑,戏嘱致意鄂生。宿久知女美,闻之窃喜,幸其机可乘也。将与妇谋,又恐其妒,乃假无心之词,问女家闺闼甚悉。次夜,踰垣入,直达女所,以指叩窗。内问:谁何?答以:鄂生。女曰:妾所以念君者,为百年,不为一夕。郎果爱妾,但宜速倩冰人;若言私合,不敢从命。宿姑诺之,苦求一握纤腕为信。女不忍过拒,力疾启扉。宿遽入,即抱求欢。女无力撑拒,仆地上,气息不续。宿急曳之。女曰:何来恶少,必非鄂郎;果是鄂郎,其人温驯,知妾病由,当相怜恤,何遂狂暴若此!若复尔尔,便当鸣呼,品行亏损,两无所益!宿恐假迹败露,不敢复强,但请后会。女以亲迎为期。宿以为远,又请之。女厌纠缠,约待病愈。宿求信物,女不许。宿捉足解绣履而去。女呼之返,曰: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今亵物已入君手,料不可反。君如负心,但有一死!宿既出,又投宿王所。既卧,心不忘履,阴揣衣袂,竟已乌有。急起篝灯,振衣冥索。诘之,不应。疑妇藏匿,妇故笑以疑之。宿不能隐,实以情告。言已,遍烛门外,竟不可得。懊恨归寝,窃幸深夜无人,遗落当犹在途也。早起寻之,亦复杳然。先是,巷中有毛大者,游手无籍。尝挑王氏不得,知宿与洽,思掩执以胁之。是夜,过其门,推之未扃,潜入。方至窗下,踏一物,耎若絮帛,拾视,则巾裹女舄。伏听之,闻宿自述甚悉,喜极,抽身而出。逾数夕,越墙入女家,门户不悉,误诣翁舍。翁窥窗,见男子,察其音迹,知为女来者。心忿怒,操刀直出。毛大骇,反走。方欲攀垣,而卞追已近,急无所逃,反身夺刃;媪起大呼,毛不得脱,因而杀之。女稍痊,闻喧始起。共烛之,翁脑裂不复能言,俄顷已绝。于墙下得绣履,媪视之,臙脂物也。逼女,女哭而实告之;但不忍贻累王氏,言鄂生之自至而已。天明,讼于邑。邑宰拘鄂。鄂为人谨讷,年十九岁,见客羞涩如童子。被执,骇绝。上堂不知置词,惟有战栗。宰益信其情真,横加梏械。生不堪痛楚,以是诬服。即解郡,敲扑如邑。生冤气填塞,每欲与女面相质;及相遭,女辄诟詈,遂结舌不能自伸,由是论死。往来覆讯,经数官无异词。后委济南府复案。时吴公南岱守济南,一见鄂生,疑不类杀人者,阴使人从容私问之,俾尽得其词。公以是益知鄂生冤。筹思数日,始鞫之。先问臙脂:订约后,有知者否?答:无之。遇鄂生时,别有人否?亦答:无之。乃唤生上,温语慰之。生自言:曾过其门,但见旧邻妇王氏与一少女出,某即趋避,过此并无一言。吴公叱女曰:适言侧无他人,何以有邻妇也?欲刑之。女惧曰:虽有王氏,与彼实无关涉。公罢质,命拘王氏。数日已至,又禁不与女通,立刻出审,便问王:杀人者谁?王对:不知。公诈之曰:臙脂供言,杀卞某汝悉知之,胡得隐匿?妇呼曰:冤哉!淫婢自思男子,我虽有媒合之言,特戏之耳。彼自引奸夫入院,我何知焉!公细诘之,始述其前后相戏之词。公呼女上,怒曰:汝言彼不知情,今何以自供撮合哉?女流涕曰:自己不肖,致父惨死,讼结不知何年,又累他人,诚不忍耳。公问王氏:既戏后,曾语何人?王供:无之。公怒曰:夫妻在床,应无不言者,何得云无?王供:丈夫久客未归。公曰:虽然,凡戏人者,皆笑人之愚,以炫已之慧,更不向一人言,将谁欺?命梏十指。妇不得已,实供:曾与宿言。公于是释鄂拘宿。宿至,自供:不知。公曰:宿妓者必无良士!严械之。宿自供:赚女是真。自失履后,未敢复往,杀人实不知情。公怒曰:踰墙者何所不至!又械之。宿不任凌藉,遂以自承。招成报上,无不称吴公之神。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然宿虽放纵无行,故东国名士。闻学使施公愚山能称最,且又怜才恤士之德,因以一词控其冤枉,语言怆恻。公乃讨其招供,反复凝思之。拍案曰:此生冤也!遂请于院、司,移案再鞫。问宿生:鞋遗何所?供曰:忘之。但叩妇门时,犹在袖中。转诘王氏:宿介之外,奸夫有几?供言:无有。公曰:淫辞之人,岂得专私一个?供言:身与宿介,稚齿交合,故未能谢绝;后非无见挑者,身实未敢相从。因使指其人以实之。供云:同里毛大,屡挑而屡拒之矣。公曰:何忽贞白如此?命搒之。妇顿首出血,力辨无有,乃释之。又诘:汝夫远出,宁无有托故而来者?曰:有之,某甲、某乙,皆以借贷馈赠,曾一二次入小人家。盖甲、乙皆巷中游荡子,有心于妇而未发者也。公悉籍其名,并拘之。既集,公赴城隍庙,使尽伏案前。便谓:曩梦神人相告,杀人者不出汝等四五人中。今对神明,不得有妄言。如肯自首,尚可原宥;虚者,廉得无赦!同声言无杀人之事。公以三木置地,将并加之;括发裸身,齐鸣冤苦。公命释之,谓曰:既不自招,当使鬼神指之。使人以毡褥悉障殿窗,令无少隙;袒诸囚背,驱入暗中,始授盆水,一一命自盥讫;系诸壁下,戒令面壁勿动。杀人者,当有神书其背。少间,唤出验视,指毛曰:此真杀人贼也!盖公先使人以灰涂壁,又以烟煤濯其手:杀人者恐神来书,故匿背于壁而有灰色;临出,以手护背,而有烟色也。公固疑是毛,至此益信。施以毒刑,尽吐其实。判曰:宿介:蹈盆成括杀身之道,成登徒子好色之名。祗缘两小无猜,遂野鹜如家鸡之恋;为因一言有漏,致得陇兴望蜀之心。将仲子而踰园墙,便如鸟堕;冒刘郎而至洞口,竟赚门开。感帨惊尨,鼠有皮胡若此?攀花折树,士无行其谓何!幸而听病燕之娇啼,犹为玉惜;怜弱柳之憔悴,未似莺狂。而释么凤于罗中,尚有文人之意;乃劫香盟于袜底,宁非无赖之尤!蝴蜨过墙,隔窗有耳;莲花卸瓣,堕地无踪。假中之假以生,冤外之冤谁信?天降祸起,酷械至于垂亡;自作孽盈,断头几于不续。彼踰墙钻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诚难消其冤气。是宜稍宽笞扑,折其已受之惨;姑降青衣,开其自新之路。若毛大者:刁猾无籍,市井凶徒。被邻女之投梭,淫心不死;伺狂童之入巷,贼智忽生。开户迎风,喜得履张生之迹;求浆值酒,妄思偷韩掾之香。何意魄夺自天,魂摄于鬼。浪乘槎木,直入广寒之宫;径泛渔舟,错认桃源之路。遂使情火息焰,欲海生波。刀横直前,投鼠无他顾之意;寇穷安往,急兔起反噬之心。越壁入人家,止期张有冠而李借;夺兵遗绣履,遂教鱼脱网而鸿离。风流道乃生此恶魔,温柔乡何有此鬼蜮哉!即断首领,以快人心。臙脂:身犹未字,岁已及笄。以月殿之仙人,自应有郎似玉;原霓裳之旧队,何愁贮屋无金?而乃感关睢而念好逑,竟绕春婆之梦;怨摽梅而思吉士,遂离倩女之魂。为因一线缠萦,致使群魔交至。争妇女之颜色,恐失‘臙脂’;惹鸷鸟之纷飞,并托‘秋隼’。莲钩摘去,难保一瓣之香;铁限敲来,几破连城之玉。嵌红豆于骰子,相思骨竟作厉阶;丧乔木于斧斤,可憎才真成祸水!葳蕤自守,幸白壁之无瑕;缧绁苦争,喜锦衾之可覆。嘉其入门之拒,犹洁白之情人;遂其掷果之心,亦风流之雅事。仰彼邑令,作尔冰人。案既结,遐迩传诵焉。自吴公鞫后,女始知鄂生冤。堂下相遇,腆然含涕,似有痛惜之词,而未可言也。生感其眷恋之情,爱慕殊切;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为千人所窥指,恐娶之为人姗笑,日夜萦回,无以自主。判牒既下,意始安贴。邑宰为之委禽,送鼓吹焉。异史氏曰:甚哉!听讼之不可以不慎也!纵能知李代为冤,谁复思桃僵亦屈?然事虽暗昧,必有其间,要非审思研察,不能得也。呜呼!人皆服哲人之折狱明,而不知良工之用心苦矣。世之居民上者,棋局消日,紬被放衙,下情民艰,更不肯一劳方寸。至鼓动衙开,巍然高坐,彼哓哓者直以桎梏静之,何怪覆盆之下多沉冤哉!愚山先生吾师也。方见知时,余犹童子。窃见其奖进士子,拳拳如恐不尽;小有冤抑,必委曲呵护之,曾不肯作威学校,以媚权要。真宣圣之护法,不止一代宗匠,衡文无屈士已也。而爱才如命,尤非后世学使虚应故事者所及。尝有名士入场,作宝藏兴焉文,误记水下;录毕而后悟之,料无不黜之理。作词曰:宝藏在山间,误认却在水边。山头盖起水晶殿。瑚长峰尖,珠结树颠。这一回崖中跌死撑船汉!告苍天:留点蒂儿,好与友朋看。先生阅文至此,和之曰:宝藏将山夸,忽然见在水涯。樵夫漫说渔翁话。题目虽差,文字却佳,怎肯放在他人下。尝见他,登高怕险;那曾见,会水渰杀?此亦风雅之一斑,怜才之一事也。白话文:山东东昌府,有个姓卞的,以医牛为业。他有个女儿,名叫胭脂,从小生长得聪明伶俐,卞医生很喜欢她,一心想给她找一门读书人家的子弟作女婿。而当地大户人家却因为他家出身寒贱,没有愿意同他家结亲的,因此,胭脂虽已经长大,但还没找到称心的婆家。卞家对门,是一家姓龚的,他的妻子王氏,为人很轻浮,爱开玩笑,平日常到胭脂闺房中闲谈,是胭脂的好友。一天,胭脂送王氏到门口,见到一位少年从门前走过,穿戴一身白色衣帽,生长得风度翩翩,相貌出众。胭脂对他产生了好感,有点动心,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直瞅着他。那青年含羞地低下头,快步走了过去。青年已经去了很远,胭脂还在注目远望。王氏看透了胭脂的心意,开玩笑地说:姑娘以你的才貌,若匹配那位少年,才算是终生无遗憾了。胭脂两颊红若桃花,含情脉脉,也不出声。王氏又问;认识这位青年吗?胭脂回答说:不认识。王氏说:这就是南边巷子里的鄂秀才,名叫秋隼,那位已死去的孝廉的儿子。我与他就住在一条巷子里,所以认识他。人世间的男子,没有比他再温情的,没有比他更会体贴人的。今天他穿一身素白的衣服,是因为妻子刚死去不久,服丧期未满。姑娘您若对他有意的话,我代您给他传个信,叫他托媒人来提亲。胭脂没有出声,王氏戏笑地走了。几天过去了,没见回信,胭脂心中怀疑王氏没有马上告诉鄂秋隼;又怀疑他是乡绅的后代,不肯降低身份与她结亲。心中闷闷不乐,犹豫不决,苦苦地思念,渐渐地不吃不喝,病倒在床上,只感非常劳累。王氏正好来看望她,追问她的病因。胭脂回答说: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那天分别后,就觉精神恍惚,心中不快。现在这样气息奄奄,只怕是命在朝夕了。王氏小声说:我家的男人出去作买卖还没回来,还找不到人告诉鄂秋隼。你现在身体病成这样,是否就是为的这个?胭脂脸羞红了很长时间。王氏戏笑地说:果真为了这件事,身子已经病成这步田地,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假若先叫他夜晚来与你相会,他还会不同意吗?胭脂叹口气说:事情已经这样了,不能再顾面子了。只要他不嫌我出身贫寒,就赶快让他找媒人来,我的病就好了。若是私下约会,是万万不可的。王氏点点头,就走了。王氏在小的时候,就同邻居的一个书生宿介私通,即使出嫁以后,宿介只要打听到她的丈夫外出,就来找她寻旧相好。这天夜里,宿介正好来到王氏家中,王氏就把胭脂的痴情当作笑话向他述说,并戏笑地告诉宿介,给鄂生传个话。宿介很早就知道胭脂的美丽,听说后心中暗自高兴,庆幸自己有机可乘。本打算让王氏帮助他,但又怕王氏嫉妒。于是,就说了些漫不在意的话,但他对胭脂家的情况,问得很详细。第二天夜里,宿介越墙进了胭脂家的院子,径直来到胭脂的住房,用指头叩她的窗户。胭脂在里边问:是谁?宿介回答说:鄂秋隼。胭脂说:我所以思念你,为的是百年之好,不是为这一晚上的欢快。你如果真的爱我,就应当快请媒人;假若想私会,我是无法答应的。宿介假装答应,却苦苦哀求握一下胭脂纤细的手表示诚意。胭脂也不忍心过于拒绝他,就用力支撑着身子去开门。宿介很快地闪入,抱着胭脂求欢。胭脂无力支撑,倒在地上,喘不上气来。宿介急忙去拉她。胭脂说:哪来的恶棍少年,你必定不是鄂公子!如果是鄂公子,他为人温存、驯良,知道我是为他生的病,应当很体恤我,哪里会这样粗暴!假若你再这样,我就大声叫喊,你的品行也全完了,这对我们俩都没有好处!宿介恐怕假装鄂秋隼的马脚败露,不敢再强求,但清求她说定再会的日期。胭脂说以迎娶的那一天作为见面之期。宿介认为这太远了,又让她再定个日期。胭脂实在讨厌他的纠缠,便约定等她病好。宿介又向她要件凭信的东西,胭脂不允许。宿介就捉住胭脂的脚,把她的绣鞋脱下来。胭脂喊他回来,说:我的身子都许给你了,再还有什么可吝惜的,只恐怕‘画虎不成反类狗’,以致给别人遗留唾骂的笑料。现在我的绣鞋已经到了你的手,料想你也不会给我。若你背信弃义,我只有一死。宿介出了胭脂的家,又到王氏家中投宿去了。宿介躺下后,心里仍然挂念着那只鞋,暗暗地摸摸衣袖,竟然已经没有了。急忙起来点灯,抖搂着衣服寻找。王氏问他,也不答应。宿介怀疑是王氏藏起来了,王氏故意地戏笑着让他怀疑。宿介感到不能再隐瞒了,就将实情告诉了王氏。说完,两人点起灯火,找遍门外,就是没有找到绣鞋,只好懊丧地回去睡了。心里还暗暗庆幸,深夜无行人,丢了也应在路上。但一早起来去寻找,仍然毫无踪影。在此之前,同街有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叫毛大,曾经勾引王氏遭到拒绝。他知道宿介和王氏有私情,就想用捉奸的方式来要挟她。这天夜里,毛大经过王氏门前,推了推门,没有关,便偷偷地摸了进去。刚走到窗户外面,就踏着一件像丝绵样软软的东西。拿起来一看,原来是用一条汗巾包着的一只绣鞋。毛大趴在窗户上细听,正好听到宿介在详细讲述事情的经过,他高兴极了,赶快悄悄溜出了王氏的家。过了几夜,毛大爬墙来到胭脂家。由于门户不熟悉,竟误走到卞老汉房门前来了。卞老汉隔窗看到一个男人的影子,细看他的行踪,知道是为女儿而来。顿时,心中怒火上冲,拿起一把砍刀,奔了出来。毛大一看,吃了一惊,拔腿就跑。刚要爬上墙头,卞老汉已追上。急得毛大走投无路,转过身来夺老汉的刀。这时卞老婆也起来大声喊叫,毛大眼看无法逃脱,就势杀了老汉,夺路逃走了。这时胭脂的病已稍有好转,听到喧闹的声音,也急忙赶了来。母女俩点灯一照,老汉脑袋已被劈开,不能说话,不一会儿就断了气。在墙脚下拣到一只绣鞋,老太婆一看,是胭脂的,在母亲的追问下,胭脂哭着把那晚上的情形告诉了母亲,但不忍心连累王氏,只说鄂生自己来的。天亮以后,到县里告了状,县令逮捕了鄂生。鄂生为人谨慎,又不善说话,当时十九岁,见到客人就像小孩子那样腼腆。他突然被捕,害怕极了。上了公堂不知说什么好,只有浑身颤抖。于是县令更加相信他就是凶手,对他重刑拷打。鄂生忍受不了皮肉之苦,屈打成招。押到府里,也同样受尽了刑罚。鄂生一肚子冤气,无处诉说。每次都想与胭脂对质,但一见面,胭脂就破口大骂,因而有口难辩,最后被定为死罪。以后,虽经许多官吏,反复审讯,也没有不同的口供。后来,案子交给济南府复审,太守是吴南岱。他一见鄂生,觉得他不像杀人犯。就暗中派人细细盘问,让鄂生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吴太守也就更加明白了鄂生的冤情。谋划了好几天,才开庭审理。他先问胭脂:你们订约后有人知道吗?回答说:没有。你遇上鄂生时,有人在场吗?胭脂回答说:没有。于是,吴太守传鄂生上堂,好言安慰他一番。鄂生主动说道:我曾从她家门前走过,只看到老邻居王氏和一个姑娘走出来,我就快步走开了,连一句话都没说。吴太守吓唬胭脂说:刚才你说没有别人在场,为什么有个邻居妇女?说着就要动刑。胭脂害怕了,说:虽然有王氏在场,和她实在没有牵连。吴太守暂停审问,命令拘留王氏,隔离关押,不让她和胭脂通气,然后立即开庭审讯。问王氏:谁是杀人犯?王氏回答:不知道。吴太守骗她说:胭脂已经招供了杀人的事你完全了解,怎么能隐瞒得了?王氏大喊:冤枉啊!那臭婊子自己想找男人,我虽说要给她做媒人,但纯粹是开玩笑。她自己勾引奸夫到家里,我怎么知道呢?吴太守慢慢地追问,王氏才讲出了原来与胭脂开玩笑的话。吴太守传胭脂上堂怒斥道:你说她不知情,现在为什么她自己供认做媒人的事?胭脂流泪说:我自己不成器,害得父亲惨死。官司又不知哪年才能了结,再连累别人,实在不忍心。吴太守又问王氏:开玩笑后,你曾跟谁说过?王氏供称:没有。吴太守发怒说:夫妻同床而眠,该是无话不说,怎能说没有?王氏连忙解释:丈夫外出,好久没有回来了。太守说:即使是这样,凡捉弄别人的人,都以取笑别人的愚蠢来炫耀自己的聪明,你说没对一个人讲,骗得了谁?随即命令左右夹她的十个指头。王氏不得已,如实招供:曾对宿介说过。于是吴太守释放了鄂秋隼,逮捕了宿介。宿介被传到堂,供说;不知道。太守说:偷女人的一定不是好男子!加以严刑拷打。宿介被迫招供说:我曾冒充鄂生骗过胭脂是真,但丢了鞋子后,就没敢再去,杀人的事,实在不知道。太守发怒说:爬墙偷女人的人,什么坏事干不出来!又加重刑罚折磨,宿介实在受不住了,就屈招是自已杀的。供词上报以后,无不称赞吴太守断案如神。这样,铁案如山,宿介只等着秋天被杀头了。但是,宿介虽说生性放荡,品行不端,毕竟是山东有名的才子。他听说山东学使施愚山最有贤德才能,而且爱惜人才,就写了一张状子来申诉冤情,言词十分凄惨悲伤。于是,施学使调阅宿介的供词,反复分析研究,拍着桌子说:这书生冤枉了。接着请示上司,要求将案件交他来重新审理。施学使问宿介:你的鞋丢在什么地方?回答说:我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去王氏家敲门时,还在袖中。又转问王氏:宿介之外,你的奸夫还有几个?王氏供称:没有了。施学使喝道:淫乱的人,怎能只与一人私通?王氏解释说:我与宿介年轻时就相好,因此,关系无法割断。后来并非没有勾引我的,但实在与他们没有来往。施学使让她指出姓名来证实。王氏说;只有同街的毛大,屡次勾引,都遭到我的拒绝。施学使说:你怎么忽然变得这样贞洁了?分明不老实。喝令左右重刑伺候,王氏慌忙磕头,都磕出了血,并极力申辩确实没有了。施学使停止用刑,又问王氏:你丈夫远出在外,难道就没有借故到你家来的吗?回答说:有的。某甲、某乙,都以借钱或送东西为名,曾来过我家一二次。原来,某甲、某乙,都是村里有名的二流子,都曾打过王氏的主意,但没表现出来。施学使一一查考了他们的姓名,并将他们拘捕。等到拘齐了,就把他们押到城隍庙里,让他们跪在神案前,对他们说:我梦见一个神仙告诉我,杀人犯就在你们四五个人之中。现在你们面对神灵,不能讲假话,如能坦白交代,还可从宽处理。说假话的,那就严惩不饶。这伙人都齐声说没有杀人。施学使让把刑具摆在地上,准备用刑。刚把他们的头发束起来,脱光了衣服,他们就齐声大喊冤枉。施学使下令,暂免受刑,对他们说:你们既然不肯自己招供,就让鬼神指明谁是凶手。就派人用毡褥把大殿的窗子完全遮住,不留一点空隙;又让他们光着脊背,把他们赶进黑暗之中。开始给他们一盆水,让他们洗净手,然后用绳子把他们拴在墙壁下,警告说:面对墙壁,不许乱动。是杀人凶手的,一定有神灵在他背上写字。一会儿,把他们叫出来,施学使便挨个观察检验了一遍,最后指着毛大说:这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原来,施学使先让人用白灰涂了墙壁,又用烟煤水让他们洗手,杀人凶手恐怕神灵在他背上写字,因此暗中将背紧贴墙壁,使脊背沾上了白灰;临走出暗殿时,又用手去护着背,因此脊背上沾上了黑烟色。施学使本来就怀疑是毛大,这榉就更确实了。再对毛大动用重刑,他就全部如实交代了。最后,施学使判道:宿介:走了盆成括耍小聪明而招致杀身之祸的老路,得了个像登徒子那样好色的名声。就因为他与王氏两小无猜,竟然像夫妻一样同床而眠;又因王氏泄露了胭脂的心事,他竟占有了王氏还不满足,又打胭脂的主意。他学将仲子翻墙越园,就像飞鸟轻轻落地;他冒充鄂生来到闺房,竟然骗得胭脂开门;动手动脚,竟然不要一点脸皮;攀花折柳,伤风败俗,丢尽了读书人的品行。幸而听到胭脂病中的微弱的呻吟,还能顾惜;能够可怜姑娘憔悴的病体,还没有过份狂暴。从罗网里放出美丽的小鸟,还有点文人的味道;但脱去人家的绣鞋作为信物,岂不是无赖透顶!像蝴蝶飞过墙头,被人隔窗听到了私房话;如同莲花落瓣,绣鞋落地后,就无影无踪。假中之假因此而生,冤枉了鄂生之外,又冤枉了宿介有谁相信?天降大祸,酷刑之下差点丧命;自作自受,几乎要身首分离。翻墙越穴,本来就玷污了读书人的名声;而替人受罪,实在难消胸中的冤气。因此暂缓鞭打,以此抵消他先前受的折磨。姑且降为青衣,留一条自新之路。像毛大这样的人,刁诈狡猾,游手好闲,是街坊里的流氓无赖,勾引邻家女人遭拒绝,还淫心不死;等着宿介进了王氏家中,鬼主意就顿时产生。推开王氏的家门,高兴地随着宿介的足迹进入院内,本想捉奸,却听到了胭脂的消息,妄想骗取美丽的姑娘。哪里想到魂魄都被鬼神勾去,本想进胭脂闺房,却误入卞老汉之门,致使情火熄灭,欲海起风波。卞老汉横刀在前,无所顾忌;毛大却走投无路,转而夺刀杀人。本来想冒充他人骗奸胭脂,谁知却夺刀丢鞋,自己逃脱却使宿介遭殃。风流场上生出这样一个恶鬼,温柔乡哪能有这样的害人精?必须立即砍掉他的脑袋,以快人心。胭脂:还未定亲,已到成年,以嫦娥般的美貌,自然会配上容貌如玉的郎君。本来就是霓裳舞队里天仙中的一员,又何必担心金屋藏娇?然而她却有感到《关睢》的成双成对,而思念好的郎君;以至于春梦萦绕,感叹年华易逝,对鄂生一见倾心,结想成病。只因一线情思缠绕,招来群魔乱舞。为了贪恋姑娘的美貌,宿介、毛大都恐怕得不到胭脂,好像恶鸟纷飞,来冒充鄂秋隼。结果绣鞋脱去,差点难保住少女的清名,棍棒打来,几乎使鄂生丧了命。相思之情很苦,但相思入骨就会成为祸端;结果使父亲丧命于刀下,可爱的人竟成了祸水。能清正自守,幸好还能保持白玉无瑕;在狱中苦争,终于使案件真相大白。应该表扬她曾拒绝宿介入门;还是清洁的有情之人;应该成全她对鄂生的一片爱慕之情,这也是风流雅事。便让你们的县令,做你的媒人。这个案子一结,远近都流传开了。自从吴太守审讯以后,胭脂才知道自己冤枉了鄂生。在公堂下相遇时,满面羞愧,热泪盈眶,像有一肚子痛悔、爱恋的话而无法说出口。鄂生为她的爱恋之情所感动,爱慕之心也特别深。但又考虑到她出身贫贱,而且天天出入公堂,为千人指万人看,怕娶她被人耻笑。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判词宣布后,才定下心来。县官为他送了聘礼,并派吹鼓乐队迎娶胭脂到了鄂家。

    播讲:刘立福
    1723人听过
  9. 聊斋之王成

    聊斋之王成
    完结

    王成,平原故家子,性最懒。生涯日落,惟剩破屋数间,与妻卧牛衣中,交谪不堪。时盛夏燠热,村外故有周氏园,墙宇尽倾,惟存一亭;村人多寄宿其中,王亦在焉。既晓,睡者尽去;红日三竿,王始起,逡巡欲归。见草际金钗一股,拾视之,镌有细字云:仪宾府造。王祖为衡府仪宾,家中故物,多此款式,因把钗踌躇。【炎欠】一妪来寻钗。王虽故贫,然性介,遽出授之。妪喜,极赞盛德,曰:钗值几何,先夫之遗泽也。问:夫君伊谁?答云:故仪宾王柬之也。王惊曰:吾祖也。何以相遇?妪亦惊曰:汝即王柬之之孙耶?我乃狐仙。百年前,与君祖缱绻。君祖殁,老身遂隐。过此遗钗,适入子手,非天数耶!王亦曾闻祖有狐妻,信其言,便邀临顾。妪从之。王呼妻出见,负败絮,菜色黯焉。妪叹曰:嘻!王柬之孙子,非乃一贫至此哉!又顾败灶无烟,曰:家计若此,何以聊生?妻因细述贫状,呜咽饮泣。妪以钗授妇,使姑质钱市米,三日外请复相见。王挽留之。妪曰:汝一妻不能自存活;我在,仰屋而居,复何裨益?遂径去。王为妻言其故,妻大怖。王诵其义,使姑事之,妻诺。逾三日,果至。出数金,籴粟麦各石。夜与妇共短榻。妇初惧之;然察其意殊拳拳,遂不之疑。翌日,谓王曰:孙勿惰,宜操小生业,坐食乌可长也?王告以无资。曰:汝祖在时,金帛凭所取;我以世外人,无需是物,故未尝多取。积花粉之金四十两,至今犹存。久贮亦无所用,可将去悉以市葛,刻日赴都,可得微息。王从之,购五十余端以归。妪命趣装,计六七日可达燕都。嘱曰:宜勤勿懒,宜急勿缓;迟之一日,悔之已晚。王敬诺,囊货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王生平未历风霜,委顿不堪,因暂休旅舍。不意淙淙彻暮,檐雨如绳。过宿,泞益甚。见往来行人,践淖没胫,心畏苦之。待至停午,始渐燥,而阴云复合,雨又大作。信宿乃行。将近京,传闻葛价翔贵,心窃喜。入都,解装客店,主人深惜其晚。先是,南道初通,葛至绝少。贝勒府购致甚急,价顿昂,较常可三倍。前一日方购足,后来者并皆失望。主人以故告王。王郁郁不得志。越日,葛至愈多,价益下。王以无利不肯售。迟十余日,计食耗烦多,倍益忧闷。主人劝令贱鬻,改而他图。从之。亏资十余两,悉脱去。早起,将作归计,启视囊中,则金亡矣。惊告主人。主人无所为计。或劝鸣官,责主人偿。王叹曰:此我数也,于主人何尤?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自念无以见祖母,蹀踱内外,进退维谷。适见斗鹑者,一赌辄数千;每市一鹑,恒百钱不止。意忽动,计囊中资,仅足贩鹑,以商主人。主人亟怂【上臾下心】之,且约假寓饮食,不取其直。王喜,遂行。购鹑盈儋,复入都。主人喜,贺其速售。至夜,大雨彻曙。天明,衢水如河,淋零犹未休也。居以待蜻,连绵数日,更无休止。起视笼中,鹑渐死。王大惧,不知计之所出。越日,死愈多;仅余数头,并一笼饲之;经宿往窥,则一鹑仅存。因告主人,不觉涕堕。主人亦为扼腕。王自度金尽罔归,但欲觅死,主人劝慰之。共往视鹑,审谛之曰:此似英物。诸鹑之死,未必非此之斗杀之也。君暇亦无所事,请把之;如其良也,赌亦可以谋生。王如其教。既驯,主人令持向街头,赌酒食。鹑健甚,辄赢。主人喜,以金授王,使复与子弟决赌;三战三胜。半年许,积二十金。心益慰,视鹑如命。先是,大亲王好鹑,每值上元,辄放民间把鹑者入邸相角。主人谓王曰:今大富宜可立致;所不可知者,在子之命矣。因告以故,导与俱往。嘱曰:脱败,则丧气出耳。倘有万分一,鹑斗胜,王必欲市之,君勿应;如固强之,惟予首是瞻,待首肯而后应之。王曰:诺。至邸,则鹑人肩摩于墀下。顷之,王出御殿。左右宣言:有愿斗者上。即有一人把鹑,趋而进。王命放鹑,客亦放;略一腾踔,客鹑已败。王大笑。俄顷,登而败者数人。主人曰:可矣。相将俱登。王相之,曰:睛有怒脉,此健羽也,不可轻敌。命取铁喙者当之。一再腾跃,而王鹑铩羽。更选其良,再易再败。王急命取宫中玉鹑。片时把出,素羽如鹭,神骏不凡。五成意馁,跪而求罢,曰:大王之鹑,神物也,恐伤吾禽,丧吾业矣。王笑曰:纵之。脱斗而死,当厚尔偿。成乃纵之。玉鹑直奔之。而玉鹑方来,则伏如怒鸡以待之;玉鹑健啄,则起如翔鹤以击之;进退颉颃,相持约一伏时。玉鹑渐懈,而其怒益烈,其斗益急。未几,雪毛摧落,垂翅而逃。观者千人,罔不叹羡。王乃索取而亲把之,自喙至爪,审周一过,问成曰:鹑可货否?答云:小人无恒产,与相依为命,不愿售也。王曰:赐而重值,中人之产可致。颇愿之乎?成俯思良久,曰:本不乐置;顾大王既爱好之,苟使小人得衣食业,又何求?王请直,答以千金。王笑曰:痴男子!此何珍宝,而千金直也?成曰: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璧不过也。王曰:如何?曰:小人把向市廛,日得数金,易升斗粟,一家十余食指,无冻馁忧,是何宝如之?王言:予不相亏,便与二百金。成摇首。又增百数。成目视主人,主人色不动。乃曰:承大王命,请减百价。王曰:休矣!谁肯以九百易一鹑者!成囊鹑欲行。王呼曰:鹑人来,鹑人来!实给六百,肯则售,否则已耳。成又目主人,主人仍自若。成心愿盈溢,惟恐失时,曰:以此数售,心实怏怏;但交而不成,则获戾滋大。无已,即如王命。王喜,即秤付之。成囊金,拜赐而出。主人怼曰:我言如何,子乃急自鬻也?再少靳之,八百金在掌中矣。成归,掷金案上,请主人自取之,主人不受。又固让之,乃盘计饭直而受之。王治装归,至家,历述所为,出金相庆。妪命置良田三百亩,起屋作器,居然世家。妪早起,使成督耕,妇督织;稍惰,辄诃之。夫妇相安,不敢有怨词。过三年,家益富。妪辞欲去。夫妻共挽之,至泣下。妪亦遂止。旭旦候之,已杳矣。异史氏曰:富皆得于勤,此独行于惰,亦创闻也。不知一贫彻骨,而至性不移,此天所以始弃之而终怜之也。懒中岂果有富贵乎哉!

    播讲:刘利福
    1092人听过
  10. 聊斋之云萝公主

    聊斋之云萝公主
    完结

    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的历史上,《聊斋志异》与唐传奇遥相呼应,堪称文言小说的又一座颠峰。《聊斋志异》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何在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小说美学的一个巨大魅力即在于作品中的艺术情感,作品中的思想、形象、结构、情节、语言等因素都必须有情感的灌注,才能形成艺术的生命,产生感人的力量。《聊斋自志》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这里请欣赏《聊斋志异》中《云箩公主》的故事。

    播讲:刘利福
    931人听过
  11. 义侠传奇

    义侠传奇
    完结

    义侠传奇讲得是清光绪年间天津县班头李四海和山东贼王马永泰之间惺惺相惜的传奇故事,中间又有个号称砸锅的江先生和马永泰那个不怎么知道天高地厚的宝贝儿子掺合掺合喏喏喏喏,故事就更热闹了,至于故事好与不好,大家自己评价吧。

    播讲:刘利福
    1078人听过
  12. 聊斋之胭脂

    聊斋之胭脂
    完结

    故事取材于聊斋,书生鄂秋隼与牛医之女胭脂相恋。其友宿介假冒鄂名骗得胭脂绣鞋,谁知不慎将绣鞋丢失,被无赖毛大拾得。毛大早已贪恋胭脂美色多时,如何能放弃如此天赐良机。在月里风高之夜执绣鞋潜入牛家入闺房,面对消魂蚀骨的胭脂玉体,毛大欲火焚身……欲行非礼,惊牛医,毛大杀之而遁,知县以绣鞋为证,误断鄂为凶手,知府微服私访,疑宿介为淫棍。昏庸衙门冤判良民,屈打无辜。然真凶淫贼却逍遥法外,有道是:真凶淫贼采完花,再惹草;无辜良民屈招自诬,再认奸。

    播讲:刘利福
    1864人听过
  13. 虎口夺盐

    虎口夺盐
    完结

    抗战时期丽水是浙盐运销屯存的扼要地区。浙江只有温台两区盐场,仅供自销,不能外销。1942年宁台弃守,日寇逼近浙南时,国民党采用未沦陷前抢运,已沦陷后偷运的办法,将温属各盐场及黄岩盐全由温州运至温溪,再由瓯江航运至丽水。运丽之盐,再一面转运至云、龙及浦城等地供销,一面运往遂昌、龙游以及江西等地供销。当金华沦陷,丽水吃紧时,食盐供应日益困难,价格不断上涨,当时国民党政府有时虽也发几斤盐票,但离供应点远一点的群众有票也难以买到;贫苦群众更是无钱购买。日寇窜犯丽水后,国民党弃盐而遁,大量的人民日常生活必需的食盐,落到了日寇手中,敌寇想在食盐上扼杀群众。就在各盐仓周围设了碉堡并派了军队驻守,日夜巡逻,不准外运,以致断盐群众越来越多的时候,丽水人民群众产生从敌人手中夺回人民物资,供应人民需要的浪潮越来越高,终于掀起了抢盐风潮。云和、龙泉、松阳、遂昌以及丽水的东、西、南、北乡群众,纷纷结队到丽水抢运食盐。特别是雅溪区人民组成的英勇的抢盐队,使拿枪的敌人也畏惧三分。如雅溪区岭东、雅里、上陈一带群众曾组织过三次规模较大的运盐队伍,平均每次四百多人,浩浩荡荡地到城郊桃山溪口运盐。据当时亲自参加运盐的良奎伯说,运盐队伍到了溪口,鬼子畏惧,不敢出兵阻拦,只是从遥远的对面吕步坑用机枪来扫射。英勇的劳动人民为了抢回自己的资源,毫不畏惧,他们冒着敌人的弹雨,冲向盐仓,个个满载而归。有时有些分散的小规模去运盐的队伍如碰到鬼子巡逻队也有被开枪打死的。如一次仙渡乡半岭村何先彬、何松香两人,抱着侥幸心理前往溪口盐仓抢盐,刚进盐仓就被日寇巡逻队发现,顿时枪声大作,何松香当场被打死在盐仓里,何先彬腹部被打穿,肠子溢出体外。日寇巡逻队走后,他迅速爬到盐仓外面的山上,对担盐群众说明家庭地址、姓名,叫通知家人前来救援,后来还是由于伤势过重去世了。他妻子在家等到第二天早上还不见丈夫回来,心中有些担心,早饭后,她怕丈夫肚子饿,用草袋装了一袋番薯丝饭送到离家二十里的太平村附近的路上等候,一直等到傍晚,打听到昨夜有许多抢盐者被鬼子打死,知道丈夫已遭不幸,含泪把饭带回,从此再也没见到丈夫。这两家就这样家破人亡了。在抢盐风潮中,北乡群众被打死的不下几十人,万恶的日寇有时把几具尸体用铁丝穿成一串挂在盐仓附近的树上或墙上示众,由于天气炎热,腐烂臭气扑鼻,情景十分悲惨。但敌人的枪弹吓不倒运盐群众的斗争意志,酷刑拷打也威胁不了群众担盐的勇气,仅雅溪人民到桃山运盐就有十多次。偶有几人不幸落到敌人手里也宁死不屈,决不投降。据当时参加过运盐的今已71岁的太平村老人赵献堂说:有一次同他一起去运盐的有杭州、冯定良、冯保定等人,因不小心给敌人抓去,保定性急,知道难逃魔掌,就跳井自杀了。杭州、定良同时被敌人拉去枪毙,定良因未中要害,晚上醒来爬出现场,托人通知家属救回,他也趁机逃回,显示出劳动人民英勇不屈的气概。

    播讲:刘延广
    196人听过
  14. 聊斋

    聊斋
    完结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播讲:刘立福
    168人听过
  15. 山东快书-爱不够

    山东快书-爱不够
    完结

    金文声幼时学京剧,后因嗓音的关系改学曲艺。早年拜在徐教明门下学山东快书,后又拜曾拜西河大鼓艺人张起荣为师学评书。上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在天津演出一炮打红,留在了天津广播电台曲艺团(后来的天津市曲艺团),拜在快板、相声名家王凤山门下。1958年,他被下放到了板桥农场,文革期间,金老先生辗转到上海,说评书糊口。当时,因为不让说那些传统的评书段子,金金文声老先生就把《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世界名著改编成长篇评书,到上海的大学里表演,很多学生和教授都拿着书去听。

    播讲:金文声
    315人听过
  16. 山东快书-秃媳妇

    山东快书-秃媳妇
    完结

    金文声幼时学京剧,后因嗓音的关系改学曲艺。早年拜在徐教明门下学山东快书,后又拜曾拜西河大鼓艺人张起荣为师学评书。上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在天津演出一炮打红,留在了天津广播电台曲艺团(后来的天津市曲艺团),拜在快板、相声名家王凤山门下。1958年,他被下放到了板桥农场,文革期间,金老先生辗转到上海,说评书糊口。当时,因为不让说那些传统的评书段子,金金文声老先生就把《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世界名著改编成长篇评书,到上海的大学里表演,很多学生和教授都拿着书去听。

    播讲:金文声
    287人听过
  17. 数来宝

    数来宝
    完结

    数(shǔ)来宝,一种汉族传统曲艺。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最初艺人沿街说唱,都是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后进入小型游乐场所演出,说唱内容有所变化。部分艺人演唱汉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逐渐演变为快板书,与数来宝同时流行。《数来宝》本来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他们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向商号要钱。他们站在门口左右都有规矩,分为梭家门和李家门,还有一种叫梭李不靠的。他们要钱非达到目的不走,如果商号态度不好或出口恶言,他们便编词骂街,一定要给钱才走,是一种耍无赖的要钱方式。但他们都很聪明,能见到什么就编什么词,虽然商家讨厌他们,但得到多数旁听人们的赞赏。商家给钱他们不用手接,而用牛胯骨去接,也有用节子板(即七块竹板)的,要钱的方法和唱的词句也相同。戴少甫演出即用节子板伴奏。戴少甫吸收了这种汉族民间艺术,经过他加工整理,改编成适合相声的形式,充实了内容,增添了许多包袱,也淘汰了许多粗俗不健康的词句,使《数来宝》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在演出时先和副手于俊波扮成一男一女,入活后戴扮数来宝要饭的,于俊波作商号掌柜的,这样,在矛盾互相冲突和发展中达到了艺术的高潮。

    播讲:金文声,李菁
    280人听过
  18. 山东快书-夫妻玩笑

    山东快书-夫妻玩笑
    完结

    金文声幼时学京剧,后因嗓音的关系改学曲艺。早年拜在徐教明门下学山东快书,后又拜曾拜西河大鼓艺人张起荣为师学评书。上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在天津演出一炮打红,留在了天津广播电台曲艺团(后来的天津市曲艺团),拜在快板、相声名家王凤山门下。1958年,他被下放到了板桥农场,文革期间,金老先生辗转到上海,说评书糊口。当时,因为不让说那些传统的评书段子,金金文声老先生就把《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世界名著改编成长篇评书,到上海的大学里表演,很多学生和教授都拿着书去听。

    播讲:金文声
    343人听过
  19. 响马传之三义庙

    响马传之三义庙
    完结

    金文声幼时学京剧,后因嗓音的关系改学曲艺。早年拜在徐教明门下学山东快书,后又拜曾拜西河大鼓艺人张起荣为师学评书。上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在天津演出一炮打红,留在了天津广播电台曲艺团(后来的天津市曲艺团),拜在快板、相声名家王凤山门下。1958年,他被下放到了板桥农场,文革期间,金老先生辗转到上海,说评书糊口。当时,因为不让说那些传统的评书段子,金金文声老先生就把《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世界名著改编成长篇评书,到上海的大学里表演,很多学生和教授都拿着书去听。

    播讲:金文声
    315人听过
  20. 南路快书-武松赶会

    南路快书-武松赶会
    完结

    金文声幼时学京剧,后因嗓音的关系改学曲艺。早年拜在徐教明门下学山东快书,后又拜曾拜西河大鼓艺人张起荣为师学评书。上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在天津演出一炮打红,留在了天津广播电台曲艺团(后来的天津市曲艺团),拜在快板、相声名家王凤山门下。1958年,他被下放到了板桥农场,文革期间,金老先生辗转到上海,说评书糊口。当时,因为不让说那些传统的评书段子,金金文声老先生就把《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世界名著改编成长篇评书,到上海的大学里表演,很多学生和教授都拿着书去听。

    播讲:金文声
    322人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