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长篇评书小说

  1. 评书说案弥天谎言

    评书说案弥天谎言
    完结

    田连元评书说案弥天谎言

    播讲:田连元
    282人听过
  2. 张生_大明王朝第二部明成祖朱棣

    张生_大明王朝第二部明成祖朱棣
    完结

    《张生_大明王朝第二部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朱棣这个人怎么说呢,总体来说我还是十分佩服的,汉人中像他这样的有骨气有血性的不多。在那个伦理道德观念很重的年代,他能干掉朱允文并取得成功,驯服那些老学究们,实属不易。所以我的评价就是两个字:佩服!

    播讲:张生
    946人听过
  3. 粤语_京华神算铁嘴张

    粤语_京华神算铁嘴张
    完结

    《粤语_京华神算铁嘴张》作者:许金焰回到武功山,尘世中无法生存的张也仙。而张也仙在京城解字时所说的复辟者短命的预言却成为世人传诵的美谈…凭着天生的侠义之心,一个名叫张野鬼的妙语连珠、充溢智慧的小乞丐。救下了江湖蒙难高手—高不就。谁知,竟为了赎回高不就被迫当在当铺里的狐皮袄而饱受折磨,并险些失掉性命。幸得义士高不就相救,才得以逃脱虎口,自愿之中,只好逃亡山寨。他慧眼断乾坤,逢凶化吉,惩恶扬善,暖慰民心。终至掀起狂风巨浪,几乎改写了旧中国的那段历史……

    播讲:林劲
    4012人听过
  4. 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

    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
    完结

    《明朝那些事儿》,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1344年-1644年)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播讲:孙一
    6074人听过
  5. 元朝帝王史话

    元朝帝王史话
    完结

    《中国帝王史话》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孙一先生的一套创新之作,基于作者深厚的评书表演功底,结合现代听众的口味需求,创作了这套快餐式的评书作品。本套产品的特点是注重刻画人物特征,故事简练精彩,作品的风格以短小精悍见长,篇幅上区别于以往的长篇大论,通过精炼简短的评述再现史实,进而将历朝历代的帝王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于作者是一次可贵的创新尝试,于听者也会有耳目一新的效果,是一部紧跟时代步伐的创新之作。

    播讲:孙一
    212人听过
  6. 封神演义(电视版)180回

    封神演义(电视版)180回
    完结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 是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最后纣王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重要人物一一封神。“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的宿命观点,是《封神演义》一书的支架,斩将封神,强调神权皇权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其瑰丽无比的奇诞气象和气势磅礴的神话韵味,几千年来难有匹敌。

    播讲:单田芳
    1.48万人听过
  7. 约翰打赌

    约翰打赌
    完结

    播讲:田连元,河北省盐山县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1948年,定居天津咸水沽,读书五年,因父病,辍学从艺,没有获得一纸文凭。他靠借读同学的课本,自学完成了初、高中、大学的文科课程,并在学艺之暇,遍读名篇杂著开拓视野。二十岁入本溪曲艺团.一九六五年参加辽宁省汇演.主要代表作品:《隋唐演义》、《杨家将》、《瓦岗寨》等等。现为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说唱艺术中心常务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人大代表;政协辽宁省委员;本溪市副局级艺术研究员;文联副主席;歌舞团名誉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播讲:田连元
    1995人听过
  8. 天问第一季: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天问第一季: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完结

        2009年悬疑、惊悚、侦探、推理第一书,揭开圣殿定期与耶稣裹尸布之谜。    一张来自乌镇西栅的民国桌上,刻着《圣经》中末日审判时才出现的“七大碗”,以及代表恐怖极限的“第八碗”;任何接触到神秘的“死亡诗社”的那个诗社附着神秘的诅咒还是人为的蛊惑?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十二门徒是否存在?“死海古卷”中记载的圣殿宝藏能否重现人间?人皮画《第八碗》背后,藏着怎样一个神秘的宗教组织?牛顿从中世纪的炼金术书中苦心解析的“圣水”到底有何功用?亚、欧、非大陆的死亡区域拼成的神秘十字架背后,是谁制造了血腥大屠杀?

    播讲:昊儒
    4.09万人听过
  9. 五凤朝阳刀(110回)

    五凤朝阳刀(110回)
    完结

    明末,国运将尽,满人崛起,入关已是迫在眉睫。在官爵巨金收买下,一大批朝中显贵、宫内权宦、武林败类、江湖匪徒,纷纷投靠多尔衮,集中打击先天无极派。致令误切兄嫂仇,黑衣丽人抱恨死;满怀丧家怨,孤儿齐六投旁门;为护魏银屏,赫赫三老惨遭害;成全李文莲,绝爱女魔遁海疆……从而,引出昔日头号女煞星血溅红,慨然允许收魏银屏为徒。窝藏在亲王藩邸和老父马宫内的五毒神砂余孽,乘机蠢动,刀杀科场主考,绑架皇亲国戚,几让武风楼、江剑臣、李鸣等仁人义士死无葬身之地。刘兰芳,1944年生于辽阳,随母姓。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9年开始,先后有百余家电台播出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影响海外。后又编写播出《杨家将》、《红楼梦》等30多部评书,多次获国家级文艺大奖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她声音洪亮,神完气足,干练中透着豪迈,很适合说演英雄人物与征战故事。又因为她早年习唱大鼓书,嗓音受到过良好训练,对音乐的感悟也被自然地带到了评书说演之中。因而其评书说演在听觉上,更有一种铿锵起伏的声韵美感。尤其是其说书时高亢嘹亮的声音造型,使得刘兰芳成为家喻户晓特色鲜明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播讲:刘兰芳
    9.45万人听过
  10. 柳梢月

    柳梢月
    完结

    《柳梢月》发生在1966年的夏天的故事,平海县武装部有位解放军叫王铁,他接到命令去整顿54运动,他来到一个美丽的乡村西水村。他在这里做了哪些事情呢?

    播讲:粤语,吴元标
    1618人听过
  11. 康熙大帝第3卷

    康熙大帝第3卷
    完结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播讲:赵维莉
    3411人听过
  12. 孙庞斗智

    孙庞斗智
    完结

    源于《东周列国志》的历史故事。战国时期,庞涓设计让魏王残害孙膑。被砍了双腿的孙膑逃到齐国后为齐所用,在救赵之战中,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最终迫使庞涓马陵道自杀。

    播讲:田连元
    827人听过
  13. 张生_大明王朝第一部明太祖朱元璋

    张生_大明王朝第一部明太祖朱元璋
    完结

    《张生_大明王朝第一部明太祖朱元璋》这是大明王朝系列的第一部,版本主要来自当年明月兄的《明朝那些事儿》,后面还综合了其他一些学者对明朝历史的见解。这部长篇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真实,沿着历史主线,基本没有虚构,没有夸张,一方面听着故事您快乐,一方面您也学习了历史。

    播讲:张生
    983人听过
  14. 还剑奇情录_吴克

    还剑奇情录_吴克
    完结

    劍影歌聲落日餘霞散綺,晚風吹送輕歌,歌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投林倦馬,也似為這歌聲盤旋,在林子上空迴翔不下;但這淒婉的歌聲,卻留不住山谷中一匹絕塵而去的駿馬。馬上的騎客是一個豐神俊秀的白衣少年,他何嘗不知道後面這個策馬追蹤的少女是為他而歌,但他還是狠了心腸,縱馬狂奔,直到歌聲消散,但見空山寂寂,暮靄沉沉之際,這才喟然嘆息,朗聲吟道:「易水蕭蕭西風冷,壯士一去不復還!拚死但憑三尺劍,深情唯有負紅顏!」勒馬回頭,後面杳無人跡,他的馬是一匹逐電馳風的寶馬,這一陣狂奔,早已把那少女隔在幾重山外了。這少年名叫陳玄機,他負了師友的重託,要去刺殺一個在賀蘭山中隱姓埋名武功絕頂的高手,休說他對那少女本就無心,即算是有厚意深情,此際此時,也決不能為這歌聲所阻。然而那歌聲還是撥動了他的心弦,可惜那少女阻在幾重山外,聽不到他那一聲長嘆,看不到他眼角那兩顆晶瑩的淚珠。

    播讲:粤语
    2.64万人听过
  15. 红楼梦(62回版)

    红楼梦(62回版)
    完结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一个石头上记载的故事,金玉良缘的命里注定,乾坤里不能扭转的情感寄托,在千古奇书中流淌着一个凄艳委婉的情缘。连丽如的评书版《红楼梦》用全新的叙述演播方式,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为主线,通过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衰亡,阐发了“水满则溢,月满则高,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不是人力所能常保的一种“无常”哲理。全书生动地再现了封建贵族人家庭充满矛盾的生活画卷。连丽如播讲的《红楼梦》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电台播出时,引起轰动,观众好评如潮。由于技术问题极少在国内播出,现连丽如首次独家授权鸿达公司制作成3片装MP3光盘,奉献给广大听众欣赏及典藏。

    播讲:连丽如
    2.84万人听过
  16. 全聚德传奇(50回)

    全聚德传奇(50回)
    完结

    全聚德创始人杨全仁一个人来闯京城,开始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到了中年,购得老铺,经营发展一波三折,全聚德经过近150年的风雨磨砺,清宫挂炉烤鸭“飞”出国门,香飘四海;“鸭四吃”发展成为“全鸭席”,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喜爱,跨越三个世纪的全聚德,由当初三间鸡鸭小铺展成为拥有百余家成员企业的餐饮产业集团的商业传奇。《全聚德传奇》见证民族老字号发展壮大之路。全聚德的文化创新是品牌经营的重要内容,通过挖掘企业文化底蕴、利用文化引导营销、用营销促进文化发展等,使全聚德烤鸭成为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让“品全聚德烤鸭、游万里长城、赏国粹京剧”成为北京最具特色的三大旅游项目。P:在此感谢网友(乖乖猫)与大分享上传!

    播讲:单田芳
    3.58万人听过
  17. 给袁阔成出难题

    给袁阔成出难题
    完结

    袁阔成:(1929—)北京人。生于天津。出身评书世家,与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被大家合称“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擅说《五女七贞》而著名,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

    播讲:田连元
    1099人听过
  18. 天灵地宝

    天灵地宝
    完结

    作者:舞马长枪    凡是风清水秀,风水上佳的地方,大多都有“天灵地宝”所藏。天灵地宝,自然都是夺天地造化的奇珍异宝,相传暗中受鬼神所护。倘若随便触动,肯定要招来灭顶之灾,而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才可以接近取之。    世间从来不缺少“天灵地宝”,只不过能寻到的人就是凤毛麟角了。有阴必有阳,有圆就有缺,外八行里自古就有着这么一伙人,南方称为“憋宝”;北方称为“相灵”,民间则多称为“牵羊”,把这种人称为“羊倌”。这些人行踪飘忽不定,行事神秘诡异,而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那些“天灵地宝”。

    播讲:昊儒
    4.98万人听过
  19. 水浒全传(上)(180回)

    水浒全传(上)(180回)
    连载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是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单田芳:生于1934年12月6日(阴历11月11日)祖籍山东德平(曾祖父祖父辈)又有说河北涞水南高洛人,原名单传忠,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原鞍山曲艺团业务团长,现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随父母到沈阳,1952年在沈阳二十七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了《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乱世枭雄》等100余部共计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开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播讲:单田芳
    23万人听过
  20. 行通济

    行通济
    完结

    行通济,是广东佛山一带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游玩祈福活动。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真正行通济是正月十六,但是后来政府改为正月十五。在广佛都市圈,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元宵节活动,要数佛山民间自发的行通济,冇闭翳活动。元宵节当晚,几十万人齐集佛山通济桥前,呼朋唤友,或者一家老小,每人手持一架小风车,汇入拥挤的人潮,施施然迈过通济桥牌坊,口中默念行通济,冇闭翳,祈求时来运转。这种习俗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在元宵行通济习俗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行通济已成为整个珠三角的年度盛事。行通济影响力日益扩大,与行通济内念两个关键因素有关:一是体现了岭南民俗和广府文化,二是体现了祈福文化。这此早已烙在珠三角当地居民脑海的文化印记,经佛山当地政府的全力维持和推崇,加上近年来佛山传媒集团举全媒体力量积极参与和运作,成为当地人们共同的文化盛事和积极健康向上的民俗。行是粤语走的意思,通济指的是通济桥。据说佛山城南今南浦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河现在没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从明末清初开始,每逢正月十六,佛山四乡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200多年来,佛山人祖祖辈辈延续着行通济的风俗。而且还流传着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蔽翳是粤语方言,意指忧愁、衰气。)行通济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距今300多年。被称为佛山旧八景之村尾垂虹。民国后通济桥被拆,但行通济的习俗不变,人们每年仍不约而同地走过桥面。直到2001年,佛山市政府顺应民意重建通济桥,以延续行通济的习俗。据记载,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开始是木石参半的拱桥,建成时,取名为通济桥。因为桥的位置建立在佛山涌的上游,正好是河涌的出口,当朝的户部尚书李侍问回到佛山时,发起募捐修桥。在建桥时,他征求了乡中父老和河涌下游的各乡父老的意见,用木石参半的方法,这样既能使桥结构雄伟坚固,又不至于阻塞下游的流水,利及众人。行通济,无闭翳这种说法在何时盛行?《行通济》一书中提出:到了乾隆年间,行通济之风日趋旺盛,每到正月十六。从清早到午夜,各家各户,携子带女,手举纸制风车、风铃、小花灯,拥到通济桥边,再绕道回家。闭翳是指忧愁、衰气的意思。闭翳是广州方言,亦作屃。其意为气闷之外,还有阴暗困压的意思。行通济这一传统习俗在佛山流传几百年了。行通济指每年正月十六佛山乡民行通济桥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和家庭幸福等。通济桥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据《佛山忠义乡志》载:该桥最先是由附近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明朝户部尚书、乡人李待问回到佛山后,见此桥年久失修,于天启五年(1625年)倡建修桥,翌年建成并取名通济桥,寓意桥以通济名,必通而后有济也,以正义通,以亨屯济。由于该桥横跨佛山涌,是通往顺德、番禺的必经之路,是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佛山商民在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桥讨好意头,后渐成习俗,并衍生出行通济,无闭翳这一俗语。现在,该古老习俗也逐渐被赋予了现代的色彩。如2000年举行了佛山市献爱心捐善款元宵万人行活动;2005年禅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作了大型生菜灯,倡导引菜(财)归家,并把生菜灯拍卖所得用作善款捐献给佛山福利事业;2006年更组织了畅行通济·引财归家——万家通济系列文化活动,为古老的习俗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现在,行通济活动对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古代的通济桥,桥头石级共9级,桥尾13级,反映出九出十三归的意念。如今,则以防滑条取代台阶,提高了过桥人的安全系数,体现了过桥祈福的意念。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专家余婉韶和曾在南济观音庙做过庙祝的吴虾都表示:九出十三归的意思就是价值十元的东西,九元当押出去,却要以十三元来向当押店赎回。这根据当时佛山地区当押店发展兴旺而得来的。余婉韶认为,仅从这个小的细节,就能体现出古时的佛山人已经有超高的经商头脑与智慧。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人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附近南海、三水、高明、顺德的一些村镇的群众也赶来参加。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专家余婉韶表示,之前社会上流传着行通济要连续三年,无闭翳才会灵验的说法,但他们小时候不间断地多次行通济桥,也没听老人们提到这种说法。之后,他们查了史书,也没发现有这样的记载。此外,那句佛山人家喻户晓的行通济,无闭翳的俗语,史书也没记载。其他专家也普遍赞同这种说法。因此,行通济,无闭翳的口号是后来才形成的。通济桥位于今普澜公路北端的同济路口。明代这里为桥亭铺(即区)。它横跨佛山涌,该水道通大沙、弼塘、简村,石硍、奇槎诸乡,是当时通往顺德县主要水道。通济桥原是一座拱形的石桥,每当夕阳斜照,桥形倒映于水中,宛如天上出现的一条长虹一样,荡漾于水中,古人以为奇观,将它列入佛山八景之一:村尾垂虹。后人在桥旁石柱刻以对联便是形容此般美景。右联: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寻春,任得渡头饮马左联:济万人之往来,曲桥跨水,艳称村尾垂虹对联概括了原通济桥的风貌特色,但重建后的通济桥远远逊色于原桥,没有了舟舫如织,没有斜阳映桥如虹,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了原桥的那种真挚、亲切的感情。惜星移景易,古桥断迹,然行通济之风长盛。《佛山史志》主编助理黄国扬认为,通济桥两岸建有南济观音庙和通运社坛后,每逢正月十六,四乡的人步行到通济桥,或者在社坛焚烧香烛、放鞭炮,或者步入观音庙烧香,男子求签,妇女就扯神前花灯灯带,接着就购买行运风车走通济桥,而且要按照固定的路线行走。因此,行通济的禁忌是:凡行通济桥的人,则要一次从桥头(北岸)行至桥尾(南岸),不能折回复返,须由桥尾右傍大基而去,经尾窦到澳口返回佛山镇,否则不吉利。人们认为在隆重的春节习俗结束时,举家老少欢欢喜喜行通济,祈求一年顺景行好运,行过通济,春节习俗也就完满结束,繁忙的劳作便开始了。于是行通济的仪式是先经南济庙,上通济桥,过通运社至茶亭,由存院围尾窦转入普君圩,或经蜘蛛山前归家,一路通顺,不得折回走回头路,以取一路通顺行好运之意。行通济新路线:岭南大道(同济东路)——同济东路——骑楼通道——通济桥——济世广场——普澜二路(同济路、同华东一路、同华东二路)。在行通济活动现场,不少市民手里都会拿着翠绿的生菜、金闪闪的小风车、玲珑的小花灯……近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专家余婉韶、梁国澄等人告诉记者,今天的行通济与昔日行通济相比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被称为行通济四大吉祥物中的花灯、风车、风铃都是后来增添的新内容。解放前市民几乎是空手走通济桥的,手里并没有拿花灯或风车,这是一种很朴素的民间风尚。梁国澄说,所有民俗的延续,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但它能延续必然有他积极的一面。其实,我觉得风车、生菜、风铃、花灯都是些寓意很好的吉祥物,行通济因为有这些新元素,更加光彩夺目。清代的佛山镇为洛水所环绕,沿河共有20多座桥梁,人家尽枕河,居民往来,悉凭渡船和桥。众多桥梁成为城与乡、街与市之间的重要通道,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关这些桥的文化活动渐渐发展成为一些习俗,通济桥身处佛山南面出口,是沟通城乡的重要通道,佛山人行通济桥的风俗则是这种桥文化的代表。通济桥始建于明代,距今400多年,被称为佛山旧八景之村尾垂虹。每逢正月十六,佛山人走出家门,来到洛水河畔,由南向北走过通济桥,以求一年平安顺利。行通济,无闭翳(即无烦恼)成了佛山人的习俗。民国后通济桥被拆,但行通济的习俗未变。2001年,佛山市政府顺应民意重建通济桥,以延续行通济的习俗。70多岁的余婉韶曾在市文化局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数十年,退休后为非遗保护工作发挥余热。她说,行通济的时间一些市民误说成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其实正确的时间应该是:农历十五晚11时(子时)开始,十六晚亥时(10点)结束。

    播讲:粤语,叶振邦
    2405人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