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长篇评书小说

  1. 安史之乱(50回版)

    安史之乱(50回版)
    完结

    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经济矛盾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民族问题从五胡乱华开始,河北、中原有大量胡人。至隋唐时期,河北仍然是汉人、契丹人、奚人、突厥人等多民族杂居,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叫做河北胡化。在史书中被称为安禄山、史思明腹心、宾佐和心手的最核心人物有高邈、何千年、许叔冀、吉温、张万顷、孙孝哲、曹将军、徐归道、独孤问俗、张休、张通晤等11人,只有孙孝哲和曹将军是少数民族。安禄山、史思明在叛乱过程中和称帝时所重用的主要是汉人。《旧唐书·安禄山传》载:十一月,反于范阳……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腹心。而高尚、严庄专居(安禄山)左右以画筹。(注:《安禄山事迹》卷中。)在这五个关键人物中,只有孙孝哲是少数民族。安禄山称帝时,大燕政权的左相达奚珣、右相张通儒、中书侍郎高尚、御史大夫严庄,前者为鲜卑人,后三人均为汉人。乾元二年(759)四月,史思明称帝时的宰相周挚也是汉人。除了上述几个核心或关键人物外,在安史政权中担任过重要角色的一些人物几乎全是汉人。如安史政权的宰相陈希烈、平冽、张垍,尚书敬荣,中书令王伷和张均,全是汉人。在安史乱军中领兵打仗的将领主要有崔乾佑、蔡希德、尹子奇、牛廷玠、徐璜玉、安守忠、安俊雄、李秦授、李归仁、毕思琛、周万顷、安晓、李钦溱、李立节、李庭伟、张孝忠、王武俊、申子贡、荣先钦、阿史那承庆、范秀严、阿史那从礼。这些将领中只有张孝忠(奚)、王武俊(契丹)、阿史那承庆(突厥)和阿史那从礼(突厥)是少数民族。其他如安守忠、安俊雄、安晓疑为安禄山的同一种族人。安史乱军中领兵打仗的将领多数还是汉人。至德二载(757)一月,史思明从博陵,蔡希德从太行,高秀岩从大同,牛廷玠从范阳,共率兵10万人围攻太原,这四路将领中只有史思明为胡人;在乾元年(758)十月安庆绪分三军营救卫州时,崔乾佑领上军,田承嗣领下军,安庆绪亲领中军,只有安庆绪为胡人;上元元年(760),史思明准备实施全面进攻计划时,遣其将田承嗣将兵五千徇淮西,王同芝将兵三千人徇陈,许敬江将二千人徇兖、郓,薛鄂将五千人徇曹州。(注:《资治通鉴》卷221,上元元年十一月。)》。这四路将领全是汉人。安禄山起兵后,令贾循留守范阳,吕知诲守平卢,高秀岩守大同,以后每攻占一地,大都派汉族将领镇守该地。如令安忠志(奚)领精兵驻扎土门,张献诚(张守珪之子)守博陵,李钦凑守井陉口,李庭望守陈留,武令珣守荥阳,张万顷为河南尹,崔乾佑守陕郡,张通儒之弟张通晤负责睢阳,张通儒为西京留守,崔光远为京兆尹(有的记载为田乾真为京兆尹),安守忠镇关中,牛廷玠屯安阳,安太清守怀州,周挚、许叔冀屯福昌,史朝义守冀州,令狐璋戍滑州。这些为安、史镇守要地的官员中,除了安忠志和安禄山、史思明之子是胡人外,其余大都是汉人。安禄山手下有数千将领,《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记载,安禄山在天宝十三年曾一次上奏将其属下2500人任命为将领,原因是这些人讨伐奚、契丹、九姓、同罗等少数民族,这些人功劳很多,因此这2500人很可能大多是汉人。这2500将领,没有证据说其中是胡人多。至于安禄山手下数千将领,也没有证据说是胡人多。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只是让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32人代汉将,只是换了安禄山手下数千将领的32人,对安禄山手下将领的胡汉比例几乎没有影响。内部矛盾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等得以取得权力,东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的一支部队。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754年,安禄山奉命入长安,玄宗由是更信任安禄山《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上尝谓力士: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答曰:边将拥兵太重,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又言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就如李泌所说:假如当初封赏给安禄山的不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之官,而是给他百里之国,也就不会谋反了。遗憾的是,玄宗不听高力士的言论、加之玄宗义子汉人名将王忠嗣忤逆于他。如此玄宗更崇信安禄山。王忠嗣因此出局,唐朝也就失去了制约安禄山的重要力量。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像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藩镇崛起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外重内轻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从贞观年间开始,任用将领里的蕃将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都是因为忠诚效力而获得提拔,但是仍然不能当上将,皆由大臣控制,所以上面还有余权可以节制下属。先天、开元年间,大臣中如薛讷、郭元振、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李适之等人,都是从节度使而升为宰相的。李林甫担心儒臣因筹划方略而得战功,又得高位,因而想杜绝这一条升官接近皇帝的路,好巩固自己的权势,于是劝说唐玄宗:以陛下的雄才大略,国家富强,而夷狄还有没被剿灭的原因,都是因为文官为将,他们不敢冒矢石身先士卒。不如任用蕃将,他们生的雄健,哺养在马背上,成长在行阵中,天性骁勇。如果陛下能感化他们而任用之,他们定能效死,夷狄就不愁不能剿灭了。唐玄宗同意他的说法,因而让安思顺代替李林甫统领节度,提拔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专为大将。林甫看中了这些人都不是汉人,没有入朝当宰相的资格,因此之故安禄山能专控三个道的精锐部队,十四年不迁动。唐玄宗信任李林甫的策略,不怀疑。玄宗怠政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逐渐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安禄山为自保和升官拜杨贵妃为母亲。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如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将相不和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大军,其中精锐唐朝正规军已达到15万,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意图以讨之名举兵叛唐。战争过程安禄山起兵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都震惊。河北都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内的,叛军所经过的州县,都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者开门迎接叛军,或者弃城逃跑,或者被叛军擒杀,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太原以及东受降城的人奏报安禄山造反,而唐玄宗仍然认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唐廷反击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召来宰相杨国忠商议应变之策。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唐朝的精锐边军大多还没有赶回,高仙芝、封常清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是市井子弟,缺乏战斗经验,而且还没有经过训练。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退守潼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755年(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唐玄宗在洛阳失守之后,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谗言,杀大将封常清、高仙芝,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哥舒翰立即上书玄宗,认为: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且叛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那时)再攻打他便可不战而擒。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将史思明,打了几个大胜仗,进展十分顺利,因此他们二人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二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但是,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玄宗轻信谗言,对郭、李良谋置之不理,便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在前,庞忠等率10万大军继后,另派3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了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窜逃,从黄河西渡进入潼关,潼关外挖了三条战壕,都是二丈宽一丈深,人和马掉进沟里,一会就填满了,后面的人就踩着尸体过去。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哥舒翰撤到关西驿,张贴榜文招揽失散的兵卒,想要继续把守潼关。吐蕃将领火拔归仁带着一百余骑兵包围驿站,进去对哥舒翰说:贼兵来了,请元帅上马。哥舒翰走出驿站上马,火拔归仁及众将扣头说:元帅拥有20万兵马,一场战斗就把他们都抛弃了,有何脸面再见天子?且元帅没有见到高仙芝和封常清的遭遇吗?请元帅投降安禄山!哥舒翰不从,火拔归仁就把他的腿绑到马肚子上,连同其他不顺从的将领一起投降安禄山。此战,是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唐玄宗错误估计形势,拒绝采取据守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方针,过早地出关反攻,结果造成人地两失,使平叛战争急转直下。崔乾佑潜锋蓄锐,诱唐军弃险出战;会战时,又偃旗欲遁,诱唐军进入伏击区,因而取得大胜。长安失陷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意图突破这两个重镇而直取长安!后来洛阳沦陷,但天险潼关却因为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安史叛军久攻不下,甚至迫使敌军有了回撤的打算。但是晚年的李隆基已经利令智昏,不复年轻时代的英明果决。高仙芝和封长清采取固守的正确作战方法,使得远道而来的敌军想速战速决的计划不能得逞,而且潼关作为长安的屏障,也有力的护卫了长安;可是一些奸邪小人却在李隆基面前说高仙芝和封长清的坏话,诋毁他们与安史叛军相勾结,所以迟迟没有与叛军正面交战,李隆基不经过仔细调查,竟然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朝廷失去了两员经验丰富、作战勇敢的将领!之后李隆基又派上了年纪的哥舒翰统领潼关的军队拒敌,当时镇守潼关的军队有二十万!哥舒翰正确的判断了双方的形势,也认为坚守不出才是御敌之策,随着日子一天天拖延下去,唐玄宗对他们也失去了耐心,而且奸相杨国忠又在鼓动玄宗下圣旨强迫哥舒翰出战,哥舒翰在接到圣旨后知道此战必败,但慑于皇权的威严,不得已带兵出战,最后果然大败,自己也被手下绑赴敌营。唐玄宗所在的长安得知潼关失守后一处混乱。甲午日,百官中上朝的不过一两个人,皇帝到勤政楼颁下制书说要亲征,众人都不信。这天,皇帝的禁军仪仗迁到了大明宫。傍晚,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编六军,多赏赐钱财,从马厩里挑出九百匹马,外面都一无所知。安史大军日渐逼近,乙未日黎明,皇帝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后来行到马嵬坡,六军将士终于忍无可忍,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等人,高力士等人缢杀杨贵妃,旋即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李隆基在得知这一切后相当无奈,毕竟不是自己愿意退位的)经过左藏,杨国忠想毁掉这些财宝不让贼兵得到,唐玄宗说:贼兵得不到财宝就会搜刮百姓,不如把它们留给贼兵。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占领长安。马嵬兵变丙申日,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魏方进被一并杀死。国忠妻裴柔同及儿子杨晞、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在陈仓被县令薛景仙杀死。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及其子李倓、李俶北上灵武。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长安失陷,君储逃亡,安史之乱进入最高峰。肃宗即位太子李亨于公元756年农历七月十三日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区)为朔方诸将所推而自行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郭子仪被封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兼充朔方节度使;李光弼被封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奉诏讨伐叛军。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睢阳之战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至十月,唐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是抗击、牵制安禄山叛军的著名城市攻坚战,史称睢阳之战。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以归、檀及同罗、奚兵十三万人南下,尹子奇为安庆绪手下之名将,率领大军扫荡河南,此时河南城镇纷纷陷落,惟有军事重镇睢阳未陷(睢阳即今商丘县地内)。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因宁陵城小,难以抵强敌,故张巡率兵3000自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入睢阳,与许远合兵共6800余人。尹子奇全力攻城,张巡率领将士,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之内打退叛军20余次进攻,连续战斗16昼夜,共俘获叛军将领60余人,杀死士卒2万余人,守军士气倍增。许远因张巡智勇兼备,于是自己守城,将作战指挥交张巡负责,自己担负调运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战斗筹划都出于张巡。两人密切配合,使叛军久攻不下,只能围而不攻。睢阳之战,张巡从757年1月开始,到757年10月陷落,最后,终因病饿力竭,寡不敌众,城被叛军攻破,张巡及其部将36人遭杀害。苦撑了十个月,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十个月之久,保江淮免于战乱十个月。而睢阳之战前后大小四百余战,张巡以不足万人之众,屡败贼兵,无一败仗,杀伤贼兵十几万人,而敌首领也非无能之辈,这从尹子奇被张巡射瞎一目,而又因为壮其义、爱其才,欲要招降张巡,可见不一般了。睢阳之战,尹子奇为报屡败损目之仇,使安庆绪前后大兵几十万人被张巡所牵制。如此方使唐朝能够反攻、使郭子仪能够从容收复两京。当时,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阻塞,后果不堪设想。张巡、许远守睢阳,兵力最多时也不满7000,前后400余战,竟然歼灭叛军12万人。睢阳坚守10月之久,在此其间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前一个月已收复西京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阳坚守10月之久。安禄山被杀安禄山原患有眼疾,自起兵以来,视力渐渐减退,至此又双目失明,看不见任何物体。同时又患有疽病,性情变得格外暴躁,对左右侍从稍不如意,非打即骂。稍有过失,便行杀戮。他称帝后,常居深宫,诸将很少能面见他议事,都通过严庄转达。严庄虽受亲重,也时而遭安禄山鞭挞。宦官李猪儿常为安禄山穿衣解带,服侍左右,挨打最多,怨气也大。安禄山宠幸的段氏,生下一子名庆恩,也受禄山宠爱,常想以庆恩代庆绪。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严庄也恐怕宫中事变于己不利,于是,严庄与安庆绪、李猪儿串通一气,谋害安禄山。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五日(1月29日)夜,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串通,三人悄悄进入安禄山住所。侍卫见是严庄和安庆绪,谁也不敢动。于是严庄、安庆绪持刀站立在帐外,李猪儿手持大刀直入帐内,对准躺在床上的安禄山腹部猛砍一刀。安禄山平时总把佩刀放在床头防身,事前已被李猪儿偷偷拿走,这时他挨了一刀,知大事不好,急忙去摸刀却没能摸到。他气急败坏地摇着帐竿大声喝叫:贼由严庄。在喊叫声中,血和肠从腹部流出数斗,很快死于非命,享年五十五岁。安庆绪当即在其床下挖了一个数尺深坑,用毡子裹着安禄山的尸体,连夜埋在坑中,并诫令宫中严加保密。第二天早晨,严庄对部下宣告说: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军国大事皆由太子处分。随即继承帝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安庆绪杀父安禄山后,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自洛阳败逃退至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邺城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十月,在陕郡之战后,安庆绪仅率1300人从洛阳逃往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唐军遂收复洛阳城,并遣军攻占河内(今沁阳)等地,迫降安将严庄;陈留(治今开封)军民杀安将尹子奇归唐;唐将张镐率兵收复河南、河东郡县。但肃宗忙于迎太上皇还都,未及时遣军追击安军残部。安庆绪至邺后重整旗鼓,旬日之间,其将蔡希德自上党(今山西长治)、田承嗣自颍川(今河南许昌)、武令珣自南阳(今邓州),各率所部至邺城会合,连同安庆绪在河北诸郡招募的新兵,共约6万人。安庆绪忌史思明势盛,于十二月遣使至范阳(今北京城西南)调兵。史思明囚安庆绪使者,以其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被授范阳节度使;半年后复叛。唐乾元元年(758)九月至次年三月,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各部唐军围攻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安庆绪部,与其援军史思明部交锋时,九路兵马被狂风惊散溃败。郭子仪军溃退至河阳桥,李光弼整军返回太原,其余节度使各回本镇,史思明重新占领洛阳。乾元元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鲁炅、李奂、许叔冀、李嗣业、季广琛、崔光远等七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共领步骑约20万北进主攻安庆绪,又命李光弼、王思礼两节度使率所部助攻,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督各军行动。十月,郭、鲁、季、崔等部先后北渡黄河,并李嗣业部会攻卫州(今河南卫辉),以弓弩手伏击而逐,大败安庆绪亲领7万援军,克卫州,诛杀叛将安庆和;旋又趁势追击,在邺城西南愁思冈击败安军,先后共斩其3万余人。安庆绪退回邺城,被唐军包围,急派人向史思明求援,许以让位。史思明率兵13万自范阳南下救邺城,先遣步骑1万进驻滏阳(今河北磁县),遥为声援。十二月,史思明击败崔光远夺占魏州(今大名北)后,按兵观望。二年正月,李光弼建议分兵逼魏州,各个击破史军,鱼朝恩不纳。二月,唐军围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四月不下,师老势屈。史思明率部向唐军逼进,并截断唐军粮运。三月初六,号称60万之唐军,布阵于安阳河之北。史思明亲领精兵5万与唐军李(光弼)、王、许、鲁等部激战,双方伤亡甚重。郭子仪率军继至,未及列阵,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两军皆大惊而退。唐军南撤却一退不可止,郭子仪部退保河阳桥。其余各节度使兵退归本镇。史思明收集部众驻邺城南,诱杀安庆绪及高尚、崔乾祐等,入城兼并其军,遂留其子史朝义守邺城,自还范阳。此战,唐肃宗待安庆绪逃至邺城一年后才下令攻讨,发兵数十万竟不设元帅,无统一节度;久围城不下,粮秣不继,军心不稳,终于酿成一次大溃败。史思明复叛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史思明,在安庆绪杀父称帝后,对史思明收其溃散的残部不满。欲找机会除掉史思明。史思明自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退后,回到范阳驻守,安庆绪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范阳本是安氏老窝,安禄山从东京和西京所掠珍宝,多半都运往这里存放,已是堆积如山。渐渐地,史思明恃富而骄,欲将范阳占为自己所有,也不想再被安庆绪节制。史思明向唐廷奉上归降书,愿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肃宗得报大喜,封他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但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唐朝廷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副元帅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但由于肃宗的孱弱和猜忌,诸军不设统帅,以致战事久拖不下。次年春,叛军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军九节度使大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郭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乱事告终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唐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唐军从正面,唐军骑兵与回纥军从侧面,一起攻击数万叛军。叛军战败。史朝义派10万精兵来增援,列阵于昭觉寺,唐军攻击叛军,杀伤了很多叛军,但是叛军军阵却不动。唐朝镇西节度使马璘奋击,突入叛军万众中,叛军抵挡不住,唐军乘势杀入,叛军大败,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唐军再次击败叛军,斩首六万级,捕虏二万人。史朝义率轻骑数百向东逃走。唐军攻占洛阳城。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连连取得大胜。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播讲:单田芳
    3079人听过
  2. 辛亥风云录

    辛亥风云录
    完结

    《辛亥风云录》评书说的是鸦片战争打响后,福州同全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受到严重的打击。福州的英雄儿女和有志之士,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播讲:单田芳
    2727人听过
  3. 从军记

    从军记
    完结

    《从军记》讲述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营中结识了豪爽的校尉金勇,结为兄弟。十年征战,木兰虽升为大将军,但二人相濡以沫,情感笃深,誓同生死。一次夜袭敌营木兰不幸箭伤,养伤在民女韩梅家。数日后,曾受木兰救助的韩梅,对花将军产生痴爱之情,求婚不允欲自别。情急中木兰只好吐露女儿身份。两个女人抱头大恸之时,恰被金勇撞见。他怒斥木兰,要与她割袍断交。韩梅为木兰百般辩解,说出木兰原是女儿身。自此,金勇对木兰痴情如火,苦受煎熬,木兰也是难抑依恋之情。决战前夜,金勇连敬三杯酒,发誓娶她。木兰许诺,得胜班师之日,便是我们婚庆之时。然而在鏖战中,金勇为救木兰壮烈阵亡。班师回朝之日木兰凭吊古战场,祭奠金勇,痛不堪言。天子传谕,命花将军晋京受封领赏。木兰书呈圣上荣辱得失身外事,兴国安邦赤子情。辞封还乡。

    播讲:单田芳
    2931人听过
  4. 话说台湾

    话说台湾
    完结

    评书《话说台湾》是单田芳2003力作,话说台湾,根据台湾演义改编,单田芳结合评书口头艺术的特色,经过艺术加工而成,这部书史料详细,结构严谨,丰富多彩,百听不厌。台湾是我国神圣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单田芳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台湾的过去及历史的发展一一做了讲述,用铁的事实证明台湾历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彻底地揭穿了美帝国主义霸占台湾的企图。

    播讲:单田芳
    2904人听过
  5. 燕王剑侠

    燕王剑侠
    完结

    评书《燕王剑侠》讲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四皇子燕王朱棣平定内乱,攻下南京,并择定三月初三举行登基大典,因命特使于皋去北京迎接徐、沈两位王妃。当时瓦剌国汗王乘朱棣立国未稳,派贼徒劫持了两位王妃,企图以此要挟燕王。同时,贼臣韩金虎的儿子韩亮也招兵买马、攻城掠地,在九江自立为永王,并收买内奸,派遣刺客,意欲颠覆大明。当此紧急关头,徐方、徐轮、朱永杰等忠臣勇士临危受命,在武林高侠张三丰、罗道爷、吴贞、田伯超等人的协助下,与贼徒、妖道殊死相拼,斗智斗勇,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救出王妃,捣毁匪巢,并生擒韩亮。最终,明军攻克九江,降服瓦剌,大明江山终获一统。

    播讲:单田芳
    2964人听过
  6.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完结

    《太平天国》评书说的是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统治更加腐败,社会黑暗,广大人民生活非常贫苦。1843年,一个叫洪秀全的青年受基督教思想的启发,创立了一个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宣传人人平等的思想,号召人民跟清朝统治者斗争。拜上帝会发展得很快。1851年1月11日,这天正好是洪秀全38岁的生日,他领导农民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作战勇猛,连连打败清军,队伍也从两万人很快扩大到几十万人。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洪秀全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首都。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中心内容是要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太平军出师北伐,打了很多胜仗,逼近北京,吓得清朝皇帝准备逃跑。1856年8月,就在太平天国各方面事业都轰轰烈烈地展开的时候,领导集团内部却为了争夺权力而爆发了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这场变乱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清军趁机全面反攻,特别是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成为太平天国最强大的敌人。虽然洪秀全为了扭转局面而选拔任用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轻的将领,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没能挽救太平天国失败的命运。1863年底,湘军开始围困天京。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攻破天京,这场历时近14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被镇压了。

    播讲:单田芳
    3256人听过
  7. 千山传奇

    千山传奇
    完结

    《千山传奇》是由单田芳播讲是评书。所有的创作均由单田芳亲自完成。单田芳在2012年6月份到千山旅游,当时千山风景区的相关负责人找到自己,谈起关于千山要录制评书的事情,自己也想应该抽出时间好好宣传一下家乡的千山,但由于回北京后事情太多,就把这件事情放下了。没想到千山风景区负责人专门到北京找他,前后聊天两次,拿了一大堆的材料,自己也想为家乡鞍山做点事情,便答应了下来。单田芳每年都会回鞍山与朋友聚一聚,但是从来没有好好地了解一下千山,这次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想为千山、为鞍山做点事情。千山确实有很多地方可以宣传,千山的文化太厚重,不是普普通通说一下乐和一下就完事儿了,千山历史上下几千年,自己反复考虑到底能不能胜任讲好这部评书。我今年已经80岁了,还真有点心疼自己,怕录书一着急上火得了高血压怎么整。单田芳说,他最开始顾虑重重,但是被家乡人的亲情所感染,我义不容辞在晚年为鞍山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也不愧自己为鞍山人。我决定接这个活儿,答应了就不能含糊。单田芳说,他从上百本资料中一页一页地挑选素材,晚上常常反复推敲评书的细节,干脆睡不着觉。对于《千山传奇》这部评书,单田芳最开始想应该有一个主人公,这个主人公的命运与千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我仔细一想,这个主人公不能在千山待好几千年啊。后来他初步定这部《千山传奇》采取虚实结合的办法,虚就是指千山的神话和传说,实是指唐王征东、王尔烈等在千山周边留下的古迹,考证历史,这听了让人感觉可信,会很有意思。《千山传奇》这部评书,会将从古至今的千山神话传说和一些真人真事都融入进去。为提高千山风景区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宏扬千山历史文化,结合评书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千山风景管委会与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合作,创作60集评书《千山传奇》。《千山传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千山的历史传说与历朝历代发生在千山的真人真事,经过提炼加工,融汇贯通,让人听起来津津有味,引人入胜。

    播讲:单田芳
    2017人听过
  8. 大河风流

    大河风流
    完结

    《大河风流》这部评书是根据东北作家朱东惠先生的小说《裂岸》改编而成。《大河风流》叙述了一个东北军人极为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以及辽河两岸从本世纪初到共和国建立期间的沧桑巨变。冯德双因与张学良同乡同庚,意外步入奉天,开始了他从戎奋斗的人生之路。从张学良手下的军官,变成义勇军的司令,直至成为我军的高级将领。书中对这一过程的再现异常生动,感人,不仅有曲折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情节,而且糅进了深邃的儒,释,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涉及到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书中还塑造了如张学良,郭松龄等许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播讲:单田芳
    3874人听过
  9. 童林传100回版

    童林传100回版
    完结

    《童林传》评书说的是清康熙年间,童林(字海川)因贪恋赌博,将父亲气伤后被父亲赶走。他绝路逢生,不仅得到武林名士何道源、尚道明相救相帮,而且练就八卦柳叶绵丝掌、子母鸡爪鸳鸯钺等绝顶功夫。童林学艺8年,最后奉师之命要"别开天地,另创一家"创立无极门,主修内家功.下山之后,童林以他正义、淳厚的为人赢得武林正派人主的信赖,使他们与他一起同各种邪恶势力进行争斗。在武林志士得帮助下,童林协助朝廷钦差年羹尧粉碎了英王富昌及十四阿哥的反叛阴谋。在此期间,他与雍亲王胤禛相遇相知,结为至交,多次救胤禛于危难之中,为其登基成为雍正皇帝立下汗马功劳。该书情节跌荡起伏,波谲云诡,扣人心弦。在此期间分别经历了杭州擂,铁扇寺,九宫八卦连环浦,三月三亮镖会,剑山蓬莱岛等.

    播讲:单田芳
    3395人听过
  10.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完结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播讲:单田芳
    2146人听过
  11. 贺龙传奇

    贺龙传奇
    完结

    广播评书《贺龙传奇》是根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军旅作家刘秉荣所创作的长篇传记文学《贺龙全传》而改编的。单田芳以史为主,史文结合,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雅俗和谐的艺术语言、声情并茂的艺术表演,准确、全面、生动地将贺龙元帅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用艺术的手法展现给广大听众

    播讲:单田芳
    8155人听过
  12. 百年风云(250回版)

    百年风云(250回版)
    完结

    《百年风云》说的是清道光年间,鸦片流入中国,毒害百姓,危害极大。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结果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战败,以割地赔款向英政府妥协投降。中国人民更加苦难深重。广东花县人洪秀全高举义旗,创立了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永安建国,下武昌、破南京,席卷南七省,给清政府以致命的打击。后因内部矛盾,争权夺位,终于被中外反动势力所灭。

    播讲:单田芳
    5020人听过
  13. 西游记

    西游记
    完结

    评书《西游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经缘由。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释佛法渊博。

    播讲:单田芳
    4475人听过
  14. 乱世枭雄300回版

    乱世枭雄300回版
    完结

    长篇评书《乱世枭雄》讲的是东北王张作霖和其子少帅张学良的传奇故事,是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这部评书语言生动,人物鲜明,悬念环环相扣,故事引人入胜。《乱世枭雄》在讲述张氏父子传奇经历的同时,还向人们描述了清末军阀混战的特殊时代背景,让人们从一个侧面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近代历史。混战的特殊时代背景,让人们从一个侧面进一步了解近代历史。《乱世枭雄》共五部,全书共二百多万字,本书是第一部《风起云涌》。这是一部著名评书艺术大师单田芳最为满意亿万粉丝最为喜爱的评书经典,一部融政治、历史、军事、权谋于一体的百科全书,一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没落与重生的长篇巨著。《乱世枭雄》深度讲述了一代枭雄张作霖及张学良父子的传奇人生,塑造了汤二虎、张作相、冯麟阁、张景惠、孙烈臣、张是非、田小凤、杜立三等一大批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由著名评书艺术大师单田芳先生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精心创作而成,语言生动,人物鲜明,悬念环环相扣,故事引人入胜,传播广泛。在讲述张氏父子传奇经历的同时,《乱世枭雄》还描述了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时代背景,使人们可以从一个侧面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

    播讲:单田芳
    1.68万人听过
  15. 水浒传(下)

    水浒传(下)
    完结

    评书《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及其后宋江等梁山泊好汉受朝廷招安,适逢金兵南侵,在朝廷主战派的支持下全体上阵。然而主和派投降卖国,割地赔款,使梁山泊好汉倍受打击,血溅疆场,饮恨而亡。书中塑造了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播讲:单田芳
    3312人听过
  16. 铁伞怪侠(160回版)

    铁伞怪侠(160回版)
    完结

    评书《铁伞怪侠》说的是宋朝年间,奸相使奸计残害忠良之将岳飞,又派人追杀岳飞、高宠的后代,幸得武林高手拼死相救,岳霆、高风才免遭灭顶之灾。几经辗转,跟随武当鼻祖张三丰、铁伞先生呼延三绝习武练功,高风也被剑圣疯僧收留为徒。十几年过去,岳霆习得一身盖世武功,以铁伞怪侠第三代传人的身份闯荡江湖,寻机为父洗冤,清除宋朝奸相。在木剑先生高风、夺命竹刀杨虹及武林众多英雄好汉鼎力协助下,岳霆保大宋将领收复了金国占领的大宋国土,暗查到奸相秦桧叛国投敌的证据,铲除了武林中邪恶势力,最终使父亲岳飞的冤屈得以昭雪。书中有一个很鲜明的特色,不同于以往的武侠小说,很多武侠小说中,评判一个人好坏,评判事情对错,用武力来解决,摆个擂台,找某人决斗,手刃仇人。基本都是这个套路,此小说中,按书中的情节,无论高风,岳霆都有足够能力杀死,但是2人却选择了收集证据,用法律,和君主的权利为武器,最后终于铲除了秦桧,这确实可以说是此小说的一个亮点。

    播讲:单田芳
    5775人听过
  17. 清官册

    清官册
    完结

    《清官册》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施世纶办案的故事。《清官册》施世纶正直无私,不畏强暴,经常棚艮私访,敢同权贵斗争,为百姓平反冤案。他在黄天霸、贺天保等人协助下,打击贪官豪强,包括王公、贝勒、皇亲国戚,惩处地痞流氓,缉拿杀人凶犯,破获盗马、盗杯、盗牌,盗印等案。这部评书是单田芳先生最新力作,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共200回,下部尚未录制。通过对传统评书《施公案》的重新演绎,增加了很多新编故事,让人深思,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书中的内容幽默风趣,引人发笑。

    播讲:单田芳
    9245人听过
  18. 小五义

    小五义
    完结

    《小五义》是《三侠五义》的续书。是根据清朝末年民间艺人石玉昆的说书日本润色而成。叙述为剪除叛逆的襄阳王赵玉,锦毛鼠白玉堂独闯铜网阵遇害。此后,其余义士亦渐衰老。他们的后辈徐良、白芸生、卢珍、韩天锦为共破铜网阵,在赴襄阳的途中凑集于客栈,与小侠艾虎,共结为小五义,并沿途诛锄豪强,齐集武昌,在蒋平、魏真等率领下,攻进铜网阵,在阵中遇以险情。故事曲折,情节纷繁.

    播讲:单田芳
    1.16万人听过
  19.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
    完结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侠义公案小说。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编写而成,全书120回。清人俞樾(1821-1907)加以增删修订,改写成《七侠五义》。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除暴安良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曲折地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宠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活动,既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也表现出他们忠心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三侠五义》情节纷繁曲折而又条理清晰,语言通俗,保留了宋元以来说书艺术的生动活泼、直截明快的特色,对以后的公案小说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后来《小五义》、《续小五义》、《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续书的纷纷涌现,都是受它直接影响的结果。宋仁宗年间,河南陈州旱情严重,包拯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陈州恶霸庞煜仗着自己是皇亲国舅,竟派人刺杀包大人。南侠展昭、锦毛鼠白玉堂、老隐士晏子陀等人暗中保护、帮助包大人,使包大人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随后,包大人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宫冤案狸猫换太子之事,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团聚。

    播讲:单田芳
    9762人听过
  20. 龙虎风云会

    龙虎风云会
    完结

    评书《龙虎风云会》是长篇侠义评书《白眉大侠》的继续和补充,又可单独成章,并增加了公案情节。此书以房书安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此书包括包世荣断案、白芸瑞被诬陷、囚禁八王千岁以逼迫开封府众人就范、破九兽朝天亭、群雄大战八王擂、房书安捉拿飞云道长、群雄大闹通天观、会斗一气仙、初上小蓬莱、闯五关、碧霞宫十二老战金灯、三教争雄龙虎风云会、房书安保皇太子赵曙看病、平姚家寨、征讨日月山等热闹故事。以太师庞吉、天顺王赵一统为首的奸党,勾结武林各门派,对包拯、徐良、白芸瑞等人,设下重重障碍,以达到打击报复的目的,徐良、白芸瑞等众官人在各门各派剑侠的支持下,排除万难,历经风险,终于化险为夷,挫败了奸臣以及武林败类的阴谋,保住了宋室江山。《龙虎风云会》还有第三部——三上小蓬莱、火烧碧霞宫尚未出版,内容有群雄三教评理会、三上小蓬莱、火烧碧霞宫等热闹故事。

    播讲:单田芳
    1.38万人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