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经典纪实小说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这部庞大的四部曲小说,写的是建国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历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构思执笔到完稿经历了27个春秋,庞大的结构、众多的人物显示了那一代作家驾驭大历史的雄心。周而复(1914~)现、当代作家。原名周祖式,笔名吴疑、荀寰等。原籍安徽旌德,生于南京。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后创作诗和小说,合编《文学丛报》和《小说家》月刊。1938年大学毕业后在延安、重庆等地作文艺和编辑工作。1946年任新华社特派员赴华北、东北等地采访。同年去香港,主编《北方文丛》、编辑《小说》月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他的创作成就是在小说方面,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现实生活。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以充沛的激情刻画了白求恩大夫崇高的形象,生动感人。代表作《上海的早晨》(4部)以改造民族工商业者为题材,塑造了各具个性的资本家形象,规模宏大,构思严谨,在
2004年2月,中央电视台在保利剧院举办的“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本书收录了这次评选的十大人物及入围人物的主要事迹,敬一丹等主创人员经历感动、金庸等推委意见和网友意见选登。本书出版,彰显了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时代精神,弘扬了体现中国传统美德的良好社会风尚。书中配有大量获奖人物、主创人员的珍贵照片,具有珍藏价值及史料价值。在十个奖杯后面,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获奖者,我们知道奖杯后面有上百个,上千个,上万个感动你我的人;我想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长着感动,这感动就像天上下的雨,就像人脸上的笑,有了这份感动,我们的日子就会滋润和温暖。
三个女人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经历,相遇于美国波士顿,即将面临严峻考验。优秀而自信的她们被世俗贴上了“剩女”的标签。当现实与理想碰撞,金钱与爱情相悖,家庭与个性矛盾时,这三个女人将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她们又将在世界大舞台上演绎出怎样的人生?这是一本以留美女性的婚恋故事为切入点,还原了海外中国女性婚恋的真实现状的优秀读物。
中关村是世界瞩目的“中国硅谷”,在这块土地上,无数中国智慧汇聚于此。当席卷全球的智慧风景撞击中国,职工遭遇下岗,最先起来迎战的就是中关村的科教知识分子,从他们投身产业的步伐中,我们听到了一个伟大民族从落后向复兴挝进的脚步声。他们的创举,昭示着一个划时代的大机遇就在我们身边。本书是第一部报告了中国当代新兴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在中关村诞生和崛起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以智者的灵犀,扫描和透视了中关村的兴起,王选等一批科学家、教授和大学生们的创业历程,以及重新认识教育,上大学为什么这么难等牵系千家万户的热点问题。作者还用新颖的方法,在每一章都写了《同时代的消息与参考故事》,揭示了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脉络以及中国的差距和潜力。本书更有点睛之作,即最后的《人生应有的三大知识平台及通识能力》,它有助于你解读世界,认识自己。
王十月《人罪》中的“人罪”,形形色色,但人罪的形形色色背后,是形形色色的人性漏洞被无意识地利用:法官陈责我顶替小贩陈责我高考通过后的人生旅程,根源在陈庚银的妹妹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小贩陈责我顶替法官陈责我高考落榜后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未始不是小贩陈责我代替法官陈责我在生命底层的激烈挣扎的一个缩影。法官陈责我与小贩陈责我倒置的人生在陈庚银的一生中留下不可抹去的阴影,以及他移花接木走漏风声下的紧张情绪和弥补情结,在打开了一个观察人性的窗口后,又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思考的空间。
特别是成为虚拟现实的一部分时,当我感觉也成为系统的一部分。会不会使我不再相信真实事物的存在这大约是张小捷写《猫与讽刺小说》时希望读者思考的一个问题。作者的文笔很好,整体气氛的掌握也非常到位,可以说是这一期杂志最好的一篇。
家教书分为两类:一类强调的是教育的过程,一类强调的是教育的结果。本书属于后者。本书以于智博的故事为主线,阐述一些重要的成功秘诀——通过自我发现找到自己的最佳匹配。一些无法通过考试检测的软实力在成长的道路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人公于智博留过级,考过倒数,上低级别的高中和大学,经历了各种挫折和艰难。但是从小培养的体育精神等软实力在关键时刻起了重要作用,使他转入名牌大学,进入500强企业,考上哈佛商学院MBA。27岁毕业后成为花旗银行“全球领袖计划”成员,28岁担任联想集团总裁助理。本书将使你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担任学生会领袖的高考尖子生被世界名校拒收;重点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在职场失利。本书将使你思考,如何培养或成为有后劲的人才。于智博三次参力DGMAT考试的经历极其耐人寻味,值得身处应试教育中的每个人深思!
厦门远华大案———查缉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纪实书中透露,举报厦门远华集团董事长赖昌星走私的人,曾与赖昌星共同参与过走私活动。举报材料长达74页,举报走私案值高达500亿元,涉及党政军厅局级以上领导16人。这是建国以来罕见的大案。举报信于1999年春节后送到中南海。当年4月20日,中央下令严查远华走私案。赖昌星在北京的联络员获知情报,居然使赖昌星比专案组负责人还早6天知晓有关批示内容,并马上采取对策,逃至境外。本书揭露,有个名气很大的女歌唱家,与赖昌星仅数夜欢娱,赖就给了她1000多万元,令她感激涕零,竟在赖案发后还为他歌功颂德。另有一个广州女歌星结识了赖昌星侄儿赖文峰,“毅然”宣布告别歌坛,一心一意傍着他,签下了3年契约,得到名车和别墅。不料3年未满,远华东窗事发,该女歌星赶快“脚底抹油”,不久又露面荧屏开始歌唱生涯。书中还揭露,赖昌星拉拢腐蚀党政军领导的招数花样很多,总结起来有“七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本书作者以充满细节与花絮的笔调,以敏锐的目光与全面的视角,抓住台湾的特点、热点、焦点,抓住大陆读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以作者一贯的“用事实说话”的风格,深入剖析了台湾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等各个方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新台湾……如果想茶余饭后多点谈资,可以翻翻《我们台湾这些年》;而如果你真的有兴趣了解台湾这几十年,那么我建议读一读叶永烈先生的《第三只眼识台湾》,相对于前者受限于敏感的政治环境,抑或作者刻意的淡化,对很多问题都只是蜻蜓点水,而这本书则更直接地从政治层面切入,深入剖析了台湾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等各个方面,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台湾……
中东问题特别是巴以问题是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中东政治亦是世界政治的缩影。2023年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把世界人民的视线从俄乌战场上拉回到中东战场上。当今的“巴以冲突”其实只是昔日“阿以冲突”的一部分。从80年代至今的“巴以冲突”,不过是早年“阿以冲突”的延续。阿以冲突问题是20世纪中持续时间最长,最难解决的一个影响面很广的地区问题,它是中东地区动乱的一个重要根源。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因为领土争端,打打停停几十年。到了70年代末,阿以大规模战争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巴解游击队与以色列间的冲突。换言之,从 1897 年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算起,阿以冲突持续一百多年。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激化。自1948年至1982年,阿以之间接连爆发了四次阿以战争,阿以之间的边境冲突和阿拉伯被占领土爆发的反以斗争难以计数。阿以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两个在历史长河中屡次交锋。一片土地,两个民族,两个国家,两个信仰,两个邻居,两个敌人,百年纷争,其复杂性非同一般,至今无解。
“慰安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记录了26位慰安妇的悲惨经历,以及她们因为那段经历而被改变了的现在的生活。这26位老人的悲惨经历,其实只是日军侵华期间所有“慰安妇”的一个缩影。她们的苦难,实际上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而“慰安妇”代表的正是我们这个民族近代史上最最苦难最最血泪的那一页。这段历史是留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一道伤痕……今天仍然活着的慰安妇已寥若晨星,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受害人至死都耻于向人说出自己的那段悲惨经历。那段历史究竟还能有多少细节为我们留下来?有人说,对于痛苦的记忆,回顾一次,就等于重新经历一次。这些背负着沉重凄怆的记忆活到今天的老人,都已是八十岁左右的高龄,面对她们,我常常不知道该怎样开口,不知道该怎样开口去问,去问那些总能让她们肝肠寸断的事情。真的,如果有可能,我愿永远不去叩碰那扇让她们疼痛了一辈子的记忆之门……可我,不得不去叩碰……“追思历史,不是
纷飞的大雪覆盖了青藏高原纷飞的鲜血,纯种的喜玛拉雅藏獒终于死在它们世世代代忠于的人类之手,成了青藏高原不散的魂灵和父亲心中永远的痛。永别了,藏獒。
这部小说记录了"慕马大案"中的一员夏何凡——一位由客运管理处的小干部升到市委领导层,在沈阳市郊建立庄园,养二奶的腐败过程。
小说《家》的写作年代是1931年,写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巴金感悟:“《家》自然不是成功的作品,但是我请求今天的读者宽容地对待这本27岁的年轻人写的小说.我自己很喜欢它,因为它着少告诉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丽的东西。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中国足坛正在掀起前所未有的打假抓赌扫黑风暴,风暴中的中国足球将何去何从?本书作者亲历了中国足球发展的全过程,累十多年奋战一线之宝贵素材,又走访和电话采访了一百三十多名相关人士,几经甄别与取舍,终成此书。本书首次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中国足球重磅事实,为打假扫黑抓赌指明了方向,并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建设性的宝贵意见。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小说以一个穷困又孤傲的未名画家为生活主线,自然交织成爱情、家庭、生活、事业、困惑、苟且和无奈的文字,反射出人性的包容和压抑。同时,在交织的故事里也折射出主人翁的坚韧和气节,直白了人在苟活处境里的求生经历,给我们自己的梦幻带来一束阴冷的阳光。
本书所记述的新中国19位开国元帅和大将,是一群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们都出生在黑暗的旧中国,都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压迫熬过来的,是在军阀混战、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中闯过来的,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是华夏的巨星,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精英,是民族解放的英雄,是千千万万将士的杰出代表,今天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一个人的最后岁月,是人生中不应被忽视的一段时光,对于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和大将们来说,更是一段重要的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个人命运依然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19位元帅和大奖,先后故于20世纪六十年代和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不论他们的晚年岁月结束于哪一段历史时期,其光辉业绩都将永存史册。19颗巨星的陨落,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损失。书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