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人物传记小说

  1. 纳粹狂人希特勒

    纳粹狂人希特勒
    完结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奥地利裔德国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希特勒是否真的有着犹太人的血统,为什么他那么仇恨犹太人?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丧心病狂的恶魔的...

    主播:戴涛
    1.32万人听过
  2. 张寿臣传奇

    张寿臣传奇
    完结

    相声艺术家张寿臣先生是相声发展中心的一座里程碑,是相声艺术的集大成者,他为相声艺术的中兴和传承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本书作者系张寿臣之长子,他以亲身所历所闻及独有的视角概述了张寿臣和先生的艺术和人生。该书内容丰富多彩,史料真实可信,具有一定的认知性和趣味性,同时也为相声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

    主播:佚名
    6342人听过
  3. 三毛与荷西沙漠新婚岁月

    三毛与荷西沙漠新婚岁月
    完结

    三毛本名陳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縣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成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主播:佚名
    3396人听过
  4. 渴望生活梵高传

    渴望生活梵高传
    完结

    作者:(美)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欧文·斯通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读一本好书,等于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梵高传》的过程,就是感受梵高那单纯而炽热的灵魂的过程。

    主播:didadi
    2.17万人听过
  5. 武则天

    武则天
    完结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掌权15年,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她贬逐老臣、任用酷吏、私蓄男宠,史书对她的这些行为都大加鞭鞑。武则天是史上最受争议的皇帝,她的一生可谓是毁誉参半,犹如她的无字碑,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

    主播:佚名
    6.55万人听过
  6. 为民求乐-一户侯

    为民求乐-一户侯
    完结

    本书讲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的传奇故事,侯宝林刚刚开始只是一个为了生存到处忙碌奔波的穷小子,后来慢慢成了国家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他付出了什么?他的成长经历了什么?

    主播:冯远征
    2.65万人听过
  7. 兵器奇闻趣事

    兵器奇闻趣事
    完结

    精选了世界兵器新、奇、趣、怪100多个事例,包括陆战兵器、水面兵器、水下兵器、空战兵器、电子战兵器、核武器、动物与兵器、未来新兵器、飞碟与外星人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栩栩如生、幽默风趣、惊心动魄、千奇百怪的事例中,介绍了各种各样兵器知识,从而使读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主播:不详
    1.88万人听过
  8. 十年霜刃

    十年霜刃
    完结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军阀古弘毅守城被杀,全家仅剩女儿古效琦一人幸存,家破人亡后她尝尽人间冷暖,为了报仇与生存,古效琦投身特训班,从一个患有脸盲症的柔弱女学生,浴火重生为身手不凡的女刺客,蛰伏游走于民国各色风云人物之间,开始了漫漫十年的复仇之路……她也曾有过爱情,但*终在亲情与复仇之间,她选择了后者。从一个弱女子,到名震民国的女刺客,为父报仇,她坚持了一生,也终于做到了……

    主播:灵眸,黑金
    1869人听过
  9. 奥巴马演讲精华

    奥巴马演讲精华
    完结

    奥巴马,美国民主党政治家。第56届、第57届美国总统(连任)。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他把自己的口才放到了他政治生命的中心地位。奥巴马的演讲中充满了十分正式的修辞,承传了古代贤哲和中世纪饱学之士耳熟能详的辞令风格,并把这一风格发扬到了极致。

    主播:无声
    3.55万人听过
  10. 庄妃传_孝庄皇太后的传奇人生

    庄妃传_孝庄皇太后的传奇人生
    连载

    作者:颜廷瑞这是一部以孝庄皇太后一生为题材创作的三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孝庄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女性。她辅佐、培育了顺治、康熙两代皇帝,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过重大贡献。《孝庄皇太后(1血泪清宁宫)》选取了福临继位,入主中原、太后下嫁、平定三藩之乱等重大事件,力图展示孝庄皇太后叱咤风云、深谋远虑、锐意进取、血泪悲欢的一生,感受遥远年代的历史启迪。

    主播:老舅
    4.64万人听过
  11. 王阳明

    王阳明
    完结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宁波余姚人,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在哲学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最终集“心学”之大成。“阳明心学”的思想本质是强调个性化的发展、个人意愿的尊重及个体创造力的调动,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内涵,是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强调主观立志和主体精神的力量,强调人的自我更新,倡导学习要自求自得。致良知说,包括体认和实现两个层面。体认良知是指人本身的自我修养,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指人对自身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实现良知则是指人的思想和情感见之于行为的过程,即为规范道德行为和端正人生态度的实践过程。   王阳明反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提出“知行合一”说。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强调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要人们在修养上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重视对意念的克制工夫。   王阳明坚持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首位。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王阳明早年提倡静处体悟。他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是“去蔽明心”,即去除物欲的昏蔽,发明本心所具有的“良知”。道德修养无须“外求”,而只要做静处体悟的功夫。晚年提出事上磨炼。他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改而提倡道德修养必须在“事上磨炼”。主张省察克治。他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检察,自觉克制各种私欲。强调贵于改过。他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一些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错,即是大贤人,也难以避免。在道德修养中,不贵无过,而贵改过。   王阳明提出“随人分限所及和益精其能”说。主张施教要照顾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他认为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有其发展的阶段性,比如种植树木,须栽培得宜,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才能取得成效。他提出人的资质是不同的,施教须随人分限所及,因人而异,不可躐等;人的才能也互不相同,使他们益精其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一学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层教学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发展。   王阳明在施教方法上主张乐习不倦。他竭力反对一味督责、鞭挞绳缚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者考虑到学生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心理特点,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的局面。王阳明还提倡教学中要动静搭配,使学生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从而乐习不倦。本书包括传奇的出生经历、顽皮的天才少年、用计谋改变继母、超出常人的志向、莫名失踪的新郎、向大儒请教学问、失败的格竹实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开启仕宦的生涯等内容。

    主播:圣创轩丶皓明
    9081人听过
  12. 司马迁

    司马迁
    完结

    司马迁是个大历史学家,大文学家。他和他的千秋名著《史记》是个庞大的存在,耸立在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大道上,没有谁能绕得过去,也没有谁和谁的作品能取代。他的伟业,他空前绝后的文采,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无人取代的卓越贡献,还有他作为男人遭遇的旷世屈辱,既让人景仰、诚服和击节赞叹,又让人心生悲悯。如何穿越上千年的时光走进他所处的时代,走进他宽广、博大而又困惑痛苦的内心世界,对任何一个学者,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司马迁在忍受奇耻大辱之后仍然想着端正历史,写司马迁,同样也必须端正态度。简约、洞明、犀利,直面生命的痛疼和重量,直至把中国文人那点可怜的自尊逼入墙角,这是首先要确立的。不能纯净,不能气冲丹田,不能全力以赴,就不能免去繁杂、琐碎,不能免去阴暗和艰涩。要大气、苍劲,紧追生命的主题,身怀真正的悲愤,勇于充当历史和文学的殉道者;同时又要游刃于悲怆与低语之间,若壮士那般啸风泣雨,弹铗而歌。面对血迹斑斑的摧残,心狠不起来,或狠得过度,都不可取。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死与死是不一样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普及得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一句名言。然而在说出这句话时,他很可能远没有我们理解的那么从容,那么坦然。因为他必须用自己鲜活的生命在泰山与鸿毛之间作挣扎。这种挣扎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的自我伤害的过程。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为完成那部像泰山那样沉重的《史记》,一次次咬紧牙关,强行嚼碎了他作为男人所遭受的天大屈辱。但文人毕竟是文人,当他完成《史记》之后,他自己认为他的死重如泰山,而在汉武帝刘彻的心里,却依然轻如鸿毛。因此刘彻把杀司马迂的任务留给他的孙子,有如给后人留下—件礼物。在作品中,既可读出了司马迁的巨大天才和伟岸人格,更读出了作者的寄托。尽管从艺术上看,这部小说还存在着不少可以挑剔之处,如写得太实、太满、太露,笔无藏锋,抒情、议论都缺乏必要的控制等,但它却是充满激情的,有着脉息的搏动和生命的蒸腾。

    主播:佚名
    8680人听过
  13. 真相

    真相
    完结

    作者:[瑞士]若埃尔·迪克因为一本书一炮而红的新锐作家马库斯,被出版社和经纪人追书稿,却遭遇严重的写作障碍,无计可施之下,只好求助于全国知名的文学作家、良师兼益友哈里·戈贝尔,没想到,竟然在无意中发现30多年前的一桩命案:一位15岁的少女诺拉香消玉殒,尸体就埋在戈贝尔家的后院!马库斯是唯一相信恩师清白的人,现在,他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一,到底是谁杀了诺拉?二,1975年的那个夏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三,要怎么靠写作一本书来救人?

    主播:如梦
    6.99万人听过
  14. 刘伯温

    刘伯温
    完结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本书包括天才少年多磨难、隐居青田著兵书、出山废明王重创友谅、出奇兵夜袭江州、潘阳湖火烧陈友谅、巧妙劝降方国珍、严执法得罪权贵、拒绝相位举贤良、淡泊名利隐青田、遭陷害悲叹而终、刘伯温的军事思想、刘伯温论作战原则等内容。

    主播:圣创轩丶皓明
    5995人听过
  15. 小沈阳-沸点制造

    小沈阳-沸点制造
    完结

    最初靠夜场演唱的小沈阳凭什么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位当红的新笑王,并一夜间风靡了大江南北?在春晚舞台上红了近20年的赵本山为什么在2009年春晚节目审查时第一次有节目被弊?在众多的弟子中他为什么偏爱小沈阳?在同一节目中为什么毛毛的走红程度远不及小沈阳?

    主播:张帆
    1.05万人听过
  16. 中华武功

    中华武功
    完结

    中国武术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朋友,中国武术也分为很多种,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武功,这些武功是真实存在的吗.....

    主播:不详
    9406人听过
  17. 童年

    童年
    完结

    反映了当时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正面反映了当时苏联的贫困生活,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对生活和人生的不同见解。

    主播:无声
    1.61万人听过
  18. 在人间

    在人间
    完结

    本书是高尔基自传体的第二部,讲的是成年之后的高尔基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可就是这些人让高尔基产生了决心,不为环境所屈服,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主播:无声
    5.62万人听过
  19. 徐悲鸿一生_上部

    徐悲鸿一生_上部
    完结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6岁时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的徐悲鸿,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

    主播:Star_沙漠绿洲
    5.18万人听过
  20. 左宗棠发迹史

    左宗棠发迹史
    完结

    左宗棠是个一根筋,情商低,对同僚的反应缺乏判断力;又是个二愣子,认死理,喜欢跟人抬杠;偏偏还是个刀子嘴,口无遮拦,言语粗俗,动不动就破口大骂,犹如市井泼妇。在他眼里,似乎没有谁是不能得罪的,就连提拔他的后台曾国藩都被他气得鼻歪嘴斜;偏偏就这么一个马大哈,40岁才进官场,一路树敌,一路升官,20年间官拜宰相,成为晚清第一重臣。会办事,不会说话,这可能是左宗棠游走官场的致命缺陷,但也可能正是他秘而不宣的护身符。本书向您讲述左宗棠无视官场潜规则,在同僚的怒火中,一路升官的谋略与细节。

    主播:达威
    6.65万人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