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全部有声小说

  1. 十三郎五岁朝天

    十三郎五岁朝天
    完结

    你要问我五岁的小孩知道什么,我会告诉你他能骗的看守他的人晕倒,能骗的坏人晕头转向,他能逃出魔掌,他能找到能救他的人,你要问我他是谁,他就是十三郎。

    播讲:王玥波
    378人听过
  2. 聊斋之佟客

    聊斋之佟客
    完结

    原文: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佟曰: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毅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拏。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搒掠,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菅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缙与方孝孺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邑有快役某,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一日归,值少年自房中出,大疑,苦诘妻。妻不服。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哀乞。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妻请妆服而死,许之。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咍,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遂为夫妇如初。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白话文:董生是徐州人,喜爱剑术,为人慷慨仗义。有一次,他偶然在路上遇见一位旅客,两人骑着驴子同路行走。董生同他交谈,那人谈吐豪爽。又问他的姓名,那人说:我是辽阳人,姓佟。董生问:你到哪里去?他说:我出门在外二十年了,这是刚从海外回来。董生说:你遨游四海,认识的人很多,有没有见到过异人?姓佟的旅客说:什么样的才算异人?董生就说自己喜好击剑,只恨得不到异人传授。佟客说:异人什么地方没有呢?但必须是忠臣孝子,异人才肯把他的武术传给他。董生又毅然说自己就是那种人,接着抽出剑来,弹剑而歌;又用剑斩断路旁的小树,以显示剑的锋利。佟客捻着胡子微微一笑,要剑观看。萤生将剑递给他,佟客看了看说:这剑是用劣质铁铸造的,又被汗臭蒸熏,是最低劣的剑。我虽不懂剑术,但有一把剑很好用。于是从衣下取出一柄尺把长的短剑,用它削董生的剑,董生的剑就像瓜一样脆,随手断开,断口如同马蹄一般。董生非常惊骇,也请佟客递过剑来看看,再三拂试后才还给他。董生邀请佟客来到自己的家里,执意挽留他住两宿。董生向他请教剑法,佟客推辞说不懂。董生便双手按在膝上,夸夸其谈,大讲剑术,佟客只是恭敬地听着而已。到半夜,忽听隔壁院子里人声嘈杂,吵吵嚷嚷,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隔院住着董生的父亲,董生非常惊疑,就到墙下凝神细听,只听有人愤怒地说:叫你儿子赶快出来受刑,就放了你!一会儿,又听到用棍棒打人的声音,那呻吟不绝的人果然是董生的父亲。董生拿起长刀要过去搭救,佟客拉住他说:你这是去送死,得想个万无一失的办法。董生惶惶不安,向他请教。佟客说:强盗指名找你,必定抓到你才甘心。你没有其他亲骨肉,应该把后事嘱咐给妻子儿女。我去开门,给你把仆人叫醒。董生答应了,进去告诉妻儿。妻子扯住他的衣服痛哭起来,董生搭救父亲的念头立刻全消了。于是夫妻二人一起跑到楼上,寻找弓箭,防备强盗来攻。慌慌张张地还没准备好,听到佟客在楼檐上笑着说:幸亏盗贼已经走了。董生掌灯一看,果然强盗都没影了。董生犹豫地出了大门,看见他父亲到邻居家喝酒,提着灯笼刚回来;只是院子里有一些烧剩的草灰而已。董生这才知道佟客就是一位异人。《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的名字,古人一般用自己的书房名字给自己的著作命名,志异是记录奇怪的事的意思,这是说这是一本关神怪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冯镇峦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评点《聊斋》,并称当代小说家言,定以此书第一。

    播讲:王玥波
    399人听过
  3. 聊斋之瑞云(14回版)

    聊斋之瑞云(14回版)
    完结

    杭州名妓瑞云容貌才艺都举世无双。在她14岁的时候,妓院的老鸨蔡妈妈想要让她开始接客。瑞云说:这是我这辈子的第一次,不能太草率了。卖身价由你决定,客人就让我自己选择吧!

    播讲:王玥波
    785人听过
  4. 张广泰回家(9回版)

    张广泰回家(9回版)
    完结

    张广泰本是张家三子,可是因为家财纠纷被张广聚陷害,无奈出走,离乡背井,可是幸运的是他遇到一位良师,投奔国家的军队建功立业,最后朝廷让张广泰衣锦还乡。

    播讲:王玥波
    821人听过
  5. 聊斋之马介甫(12回版)

    聊斋之马介甫(12回版)
    完结

    《聊斋志异》卷十一中的一个狐仙,虽然该故事的题目叫马介甫,但似乎整篇故事却是讲的马介甫的朋友杨万石娶了一个恶妇,结果家人饱受其虐,最后恶妇得到应有的报应。

    播讲:王玥波
    686人听过
  6. 聊斋之种梨

    聊斋之种梨
    完结

    聊斋之种梨原文: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吾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人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聊斋之种梨白话翻译:有个乡下人,在集市上卖梨。梨的味道非常香甜,但价钱很贵。有个道士,戴着破头巾,穿着破烂道袍,在车前伸手向乡下人乞讨。乡下人呵斥他,他也不走。乡下人生气了,大声地辱骂起来。道士说:你这一车梨有好几百个,贫道只讨你一个,对你来说没多大损失,为什么还要发这么大的脾气呢?观看的人劝乡下人拿一个不好的梨给老道士,打发他走算了,乡下人坚决不肯。路旁店铺里的一个伙计,见他们吵得不成样子,就拿出钱买了一个梨,给了道士。道士拜谢,然后对着众人说:出家人不知道吝惜东西。我有好梨,请大家品尝。有人问:你既然有梨,为什么不吃自己的?道士说:我是需要这个梨核做种子。于是捧着梨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道士吃完梨,把核放在手里,取下背在肩上的小铁铲,在地上挖了个几寸深的坑,然后放进梨核,盖上土,向旁边的人要点热水浇灌。有好事的人便到路边店铺中提来一壶滚开的水,道士接过开水浇进了坑里。大家都瞪着眼看着,见一棵嫩芽儿冒了出来,并渐渐长大,一会儿就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转眼间开花、结果,又大又香的梨子挂满了枝头。道士从树上摘下梨子,分给围观的人吃,一会儿功夫就吃光了。然后,道士就用铁铲砍树,叮叮当当地砍了好长时间方才砍断。道士把满带枝叶的梨树扛在肩上,不慌不忙地走了。一开始,道士做戏法时,那个乡下人也杂在人群中,伸着脖子瞪着眼看,竟忘记了自己的营生。道士走了以后,他才回来去看顾他车上的梨,却已经一个也没有了。他这才恍然大悟,道士刚才分的梨子都是他的;再细细一看,一根车把没有了,碴口是新砍断的。乡下人心里非常气愤,急忙去追赶道士。转过一个墙角,见砍断的车把扔在墙角下,这才知道道士刚才砍的那棵梨树,就是他的车把,而道士却已经不知去向了。满集市上的人都笑得合不上嘴。

    播讲:王玥波
    277人听过
  7. 聊斋之真生

    聊斋之真生
    完结

    原文:长安士人贾子龙,偶过邻巷,见一客,风度洒如。问之,则真生,咸阳僦寓者也。心慕之。明日,往投刺,适值其亡;凡三谒,皆不遇。乃阴使人窥其在舍而后过之,真走避不出;贾搜之始出。促膝倾谈,大相知悦。贾就逆旅,遣僮行沽。真又善饮,能雅谑,乐甚。酒欲尽,真搜箧出饮器,玉卮无当,注杯酒其中,盎然已满;以小琖挹取入壶,并无少减。贾异之,坚求其术。真曰:我不愿相见者,君无他短,但贪心未净耳。此乃仙家隐术,何能相授。贾曰:冤哉!我何贪,间萌奢想者,徒以贫耳。一笑而散。由是往来无间,形骸尽忘。每值乏窘,真辄出黑石一块,吹咒其上,以磨瓦砾,立刻化为白金,便以赠生;仅足所用,未尝赢余。贾每求益。真曰:我言君贪,如何,如何!贾思明告必不可得,将乘其醉睡,窃石而要之。一日,饮既卧,贾潜起,搜诸衣底。真觉之曰:子真丧心,不可处也!遂辞别,移居而去。后年余,贾游河干,见一石莹洁,绝类真生物。拾之,珍藏若宝。过数日,真忽至,然若有所失。贾慰问之。真曰:君前所见,乃仙人点金石也。曩从抱真子游,彼怜我介,以此相贻。醉后失去,隐卜当在君所。如有还带之恩,不敢忘报。贾笑曰:仆生平不敢欺友朋,诚如所卜。但知管仲之贫者,莫如鲍叔,君且奈何?真请以百金为赠。贾曰:百金非少,但授我口诀,一亲试之,无憾矣。真恐其寡信。贾曰:君自仙人,岂不知贾某宁失信于朋友者哉!直授其诀。贾顾砌上有巨石,将试之。真掣其肘,不听前。贾乃俯掬半砖,置砧上曰:若此者,非多耶?真乃听之。贾不磨砖而磨砧;真变色欲与争,而砧已化为浑金。反石于真。真叹曰:业如此,复何言。然妄以福禄加人,必遭天谴。如逭我罪,施材百具、絮衣百领,肯之乎?贾曰:仆所以欲得钱者,原非欲窖藏之也。君尚视我为守钱卤耶?真喜而去。贾得金,且施且贾;不三年,施数已满。真忽至,握手曰:君信义人也!别后被福神奏帝,削去仙籍;蒙君博施,今以功德消罪。愿勉之,勿替也。贾问真系天上何曹。曰:我乃有道之狐耳。出身綦微。不堪孽累,故生平自爱,一毫不敢妄作。贾为设酒,遂与欢饮如初。贾至九十余,狐犹时至其家。长山某,卖解信药,即垂危,灌之无不活;然秘其方,即戚好不传也。一日,以株累被逮。妻弟饷食狱中,隐置信焉。坐待食已而后告之。不信。少顷,腹中溃动,始大惊,骂曰:畜产速行!家中虽有药末,恐道远难俟;急于城中物色薜荔为为末,清水一琖,速将来!妻弟如其教。迨觅至,某已呕泻欲死,急投之,立刻而安。其方自此逐传。此亦犹狐之秘其石也。白话文:长安有一个读书人叫贾子龙,有一天,他偶然经过邻近的一条小巷,看见一个外地人,风度潇洒自如。贾生便问他,得知他姓真,是成阳人,在长安赁屋居住。贾生心里很敬慕他。第二天,贾子龙就到真生住处投递名片拜访,正巧赶上真生不在家。前后拜访了三次,都没有遇到。贾生就暗中派人看准他在家而后去拜访,真生躲避着不肯出来,贾生闯进去搜他,他才出来。两个人促膝谈心,彼此都感到相见恨晚,因而非常高兴。贾生就在真生住处派个小僮去打酒。真生又善于饮酒,又能说风雅的笑话,两个人非常快活。酒快喝没了,真生翻了翻自己的箱子,拿出一个饮酒的器皿来,是一个大白玉杯子,却没有底,把一小杯酒倒在里面,就满满的了;用小杯舀酒倒入壶中,大玉杯中的酒并不减少一点。贾生觉得很神奇,执意要求真生传授这种法术。真生说:我为什么不愿意和你相见?你没有其它短处,只是贪心未净罢了。这是仙家秘不传人的法术,怎么能传授给你呢?贾生说:真是冤枉啊!我哪里是贪心,偶尔产生一些奢望,只是因为贫穷啊。笑了笑,二人就分别了。从此,两人往来亲密无间,不分彼此。每当贾生窘困缺钱的时候,真生就拿出一块黑石头,吹上口气,再念些咒语,用它去磨瓦块碎石,瓦块碎石立刻就变成银子。便拿出赠给贾生;每次仅仅够贾生用,从没有多余的。贾生每次要求多变一些银子,真生就说:我说你贪心,怎么样?怎么样?贾生心想,明着要求必定得不到,便打算趁真生醉后睡觉时,偷了黑石头要挟他。一天,两人喝完了酒睡下以后,贾生偷偷起来,到真生衣服里搜摸。真生发觉了,说道:你真没良心,不能再和你相处了!于是就辞别贾生,移居到别处去了。以后过了一年多,贾生在河边游玩,看见有一块石头晶莹光洁,很像是真生的那一块。贾生就拾起来,珍藏着像宝贝一样。过了几天,真生忽然来了,精神恍惚若有所失。贾生安慰他,并询问原因。真生说:你以前所见的那块石头,是仙人的点金石。我从前跟随抱真子云游,他喜欢我性格耿直,把这块石头赠给了我。不料喝醉以后丢失了。暗中占卜应该在你这儿,如果你对我有‘还带之恩’,我一定不敢忘记报答你。贾生笑道:我生平从不敢欺骗朋友,的确和你占卜的那样,石头在我这儿。但是了解管仲贫穷的,莫过于鲍叔,你准备怎么办呢?真生便答应送给他一百两银子。贾生说:一百两银子不少了,但请你传授给我口诀,我亲自试一试,就没有遗憾了。真生恐怕他不讲信用。贾生说:你本是个仙人,怎么不了解贾某,我难道是失信于朋友的人吗?真生就传授给贾生口诀。贾生回头看到台阶上有一块巨石,就要在上边试一试。真生拉住他的胳膊,不让他上前去磨。贾生就弯腰拾起半块砖头,放在石砧子上说:像这么大,不多了吧?真生就让他试了。贾生不去磨那半块砖头而磨那石砧子,真生变了脸色要和贾生争夺,而石砧已经化为一整块金子。贾生把石头还给真生。真生叹着气说:已经这样了,还能说什么呢?但是,我随便把福禄加给别人,必然要遭受上天的惩罚。如果要挽回我的罪过,请你做善事施舍棺木一百口、棉衣一百件。你肯这样做吗?贾生说:我所以要得到金子,本来就不是为了窖藏起来。你还把我看成个守财奴吗?真生高兴地走了。贾生得到金子后,一边施舍,一边做买卖;不到三年,施舍的数量已经够了。真生忽然来了,握着贾生的手说:你真是个讲信用有义气的人啊!我们分别后,福神就报告了玉皇大帝,削去了我的仙籍;承蒙你广为施舍,现在用功德抵消了罪过。希望你勉励自己,不要停止做善事。贾生问他是天上哪一部的神仙,真生说:我是一只有道业的狐狸,出身很低微,承受不了罪孽的牵累,所以生平很自爱,一丝一毫也不敢胡作非为。贾生摆下酒宴,真生就和他像从前一样对饮起来。贾生活到九十多岁,狐仙还时常到他家里去。长山县某人,卖能解除信石(砒霜)之毒的药。即使是中毒垂危的病人,灌下他的药去没有救不活的;但是对他的药方保密,即使是亲戚好友也不传授。有一天,他因为被一件案子牵连被逮捕。他的内弟到狱中给他送饭,暗中就把信石放在饭菜里。守着他等他吃完了以后才告诉他。这人不信,一会儿腹中乱搅动起来,才大吃一惊,骂道:畜牲养的,快去!家中虽然还有药末,恐怕路远来不及了;赶快在城里找到薜荔研成末,清水一杯,赶快拿来。妻弟按他所说的去办了。等到拿回来,他已经连呕带泻快要死了,急忙给他灌下药去,立刻就好了。这个药方从此才传出。这也像那位狐仙秘其石不传于人一样。《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的名字,古人一般用自己的书房名字给自己的著作命名,志异是记录奇怪的事的意思,这是说这是一本关神怪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冯镇峦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评点《聊斋》,并称当代小说家言,定以此书第一。

    播讲:王玥波
    266人听过
  8. 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

    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
    完结

    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01日军军官观察团覆灭记,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02常德保卫战,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03石原莞尔-争当甲级战犯的可笑配角,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04宜昌大撤退-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05才子-高官与奸细-黄濬泄密案始末,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06神头岭伏击战-日军眼中(一流的游击战),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07日本侵华空军的最大败笔,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08花冈暴动-唯一在日本本土打响的抗日战争,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09台儿庄大捷的谍报英雄夏文运,你所不知道的十个抗战秘闻10虹口公园爆炸案

    播讲:王玥波
    982人听过
  9. 秦琼卖马

    秦琼卖马
    完结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骠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秦叔宝将黄骠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他叫王伯当。王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祠堂,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播讲:王玥波
    280人听过
  10. 聊斋之蛇人

    聊斋之蛇人
    完结

    聊斋之蛇人原文: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值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还;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衒技四方,获利无算。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便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蛇人挥曰:去之!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蛇人目送之。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耶?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返,俄而踽踽独来,竟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于儿臂矣。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曰:二青,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遶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遶。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自此行人如常,不知其何往也。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辄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亦羞此蛇也已。聊斋之蛇人白话翻译:东郡有个人,以耍蛇为生。他曾经驯养着两条蛇,都是青色的,把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额上长有红点,尤其聪明驯服,指挥它盘旋表演无不如意。因此,蛇人对它的宠爱,超过了其它的蛇。过了一年,大青死了,蛇人想再找一条来补上空缺,但一直没顾得上。一天晚上,他寄宿在山里的一所寺院。天明,打开竹箱一看,二青也不见了。蛇人懊恼得要死,明处暗处搜寻呼叫,始终连个影子也没见到。先前每到草木丰盛的地方,就把蛇放出去,让它们自由自在一番,不久自己就会回来。由于这个原因,蛇人还希望它自己能回来,便坐着等待。直到太阳升起很高,自己也绝望了,才怏怏不乐地离开。出门刚走了几步,蛇人忽然听见杂乱的草丛中,传米窸窸窣窣的声音。他停下脚步惊愕地一看,是二青回来了。蛇人非常高兴,像得了无价之宝似的。把担子放在路边,二青也停下来。再一看它的后边,还跟着一条小蛇。他抚摸着二青说道:我还以为你跑了呢。那小家伙是你推荐来的吗?说着就拿出饲料来喂它,同时也给小蛇一些。小蛇虽然不离开,但畏缩在那里不敢来吃。二青用嘴含着饲料喂它,好像主人招待客人似的。蛇人再喂它,它才吃了。吃完,小蛇跟随二青一块钻进了竹箱中。蛇人挑回去训练,小蛇盘旋弯曲都合要求,与二青没有多少差别。因此给它取名叫小青。蛇人带着它俩,四方表演献技,赚了不少钱。一般耍蛇人耍弄的蛇,不超过二尺,再大就太重了,就得更换一条。因为二青很驯良,所以蛇人没有马上把它换掉。又过了二三年,二青已长到三尺多长了,卧进竹箱里,竹箱被塞得满满的,于是蛇人决定把它放走。一天,蛇人来到淄川县东山里,拿出最好的食物喂二青,向它祝福一番后便把它放了。二青走了,一会儿却又回来了,围着竹箱蜿蜒地爬。蛇人挥手赶它说:走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宴席。从此以后,你隐身在深山大谷中,将来一定能修练成一条神龙。竹箱怎么可以长期居住呢?二青才离去,蛇人目送它离开。但一会儿二青又回来,蛇人怎么赶它也不走,还用头碰竹箱,小青在竹箱里也不停地窜动。蛇人恍然大悟说:你是不是想和小青告别呀?说着就打开竹箱。小青从竹箱里径直窜出来,二青与它交头吐舌,好像互相嘱咐话语。接着两条蛇依偎着一起走了。蛇人正在想小青不会回来了,一会儿小青却又独自回来,爬进竹箱卧下。从此,蛇人随时都在寻找物色新蛇,但一直没有合适的。而小青也渐渐长大,不便于表演了。后来蛇人得到一条蛇,也很驯服,然而到底不如小青出色。这时小青已经长得比小孩的胳膊还要粗了。先前,二青在山中,打柴的人经常见到它。又过了几年,二青长得好几尺长,碗口那么粗,渐渐地出来追赶人。因此,行人旅客都互相告诫,不敢从它出没的那条路走。一天,蛇人经过那里,一条蛇猛然窜出,行如骤风。蛇人大为惊恐,拼命奔跑。蛇追得更急。他回头一看已经快追上了,突然看见蛇头上俨然有一个红点,这才明白这就是二青。他放下担子,高声叫道:二青,二青!那蛇顿时停住,昂起头来呆了很久,纵身上前把蛇人缠住,就像以前表演的样子。蛇人察觉到二青并没有害他的意思,只是身躯太重,自己经不起它缠绕。只好倒在地上高声祈祷,于是二青就放开了他。二青又用头去碰竹箱子。蛇人明白了它的意思,打开竹箱放出小青。两条蛇一相见,立即紧紧交缠得像饴糖一样粘在一起,很久才分开。蛇人祝福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分别,今天你有伴了。又对二青说:小青原本是你引来的,还可以领它走。我再叮嘱你一句话,深山里不缺你的吃喝,不要惊扰过路行人,免得遭受上天的惩罚。二条蛇都垂下头,好像接受了他的劝告,马上窜起离去,二青在前,小青在后,所过之处,树木草丛都被从中分开,向两边倒去。蛇人久久地站在那里望着,直到看不见了才离开。从此以后,行人经过那一带像先前一样平安无事,不知那两条蛇到哪里去了。

    播讲:王玥波
    497人听过
  11. 奇幻过春节

    奇幻过春节
    完结

    北京交通广播电台推出的《奇幻过春节》的节目。本节目主要是用评书的等式来讲述《聊斋志异》。本书是由王玥波带来的聊斋系列评书。

    播讲:王玥波
    660人听过
  12. 聊斋之鸲鹆

    聊斋之鸲鹆
    完结

    聊斋之鸲鹆原文:王汾滨言:其乡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狎习,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去家尚远,而资斧已罄,其人愁苦无策。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去。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音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此毕载积先生记。聊斋之鸲鹆白话翻译:王汾滨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家乡有个养八哥的人,教八哥说话,八哥学得很熟练。出门游玩总把八哥带在身边,相伴已经有好几年了。一天,这个人将要经过山西绛州的时候,盘费已经用光了。这人很愁闷,没有办法。八哥说:为什么不把我卖掉?送我到王府去,你会得到好价钱,就不用愁回去无路费啦。这人说:我怎么忍心呢?八哥说:不妨!你得到钱就赶快走,在城西二十里地的大树下等我。这人听从了八哥的话。带着八哥到城里,与八哥相互问答对话,围着看的人越来越多。有个太监见到,告诉了王爷。王爷把这人召入王府,想买这只八哥。这人说:小人与八哥相依为命,不愿意把它卖掉。王爷问八哥说:你愿意住下吗?八哥说:愿意。王爷很喜欢。八哥又说:给十两银子,不要多给。王爷更加喜欢,立刻给了十两银子。这人故意作出很懊悔的样子走了。王爷与八哥对话,八哥对答如流。八哥喊着要吃肉,吃完,八哥说:臣要洗澡。王爷命府人用金盆盛上水,打开笼子叫它洗。洗完后,八哥飞到屋檐间,梳理着羽毛,还和王爷喋喋不体地说着话。一会儿,羽毛干了,便轻捷地飞起来,操着山西口音说:臣去了!王爷左顾右盼间,八哥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王爷和府上的侍从们,只是仰天叹息。急忙去找那卖八哥的人,这人也早已渺无踪影了。后来,有到陕西的人,见那养八哥的人带着那只八哥在西安市上闲逛。这个故事是毕载积先生记下来的。

    播讲:王玥波
    298人听过
  13. 聊斋之瑞云(16回版)

    聊斋之瑞云(16回版)
    完结

    杭州名妓瑞云容貌才艺都举世无双。在她14岁的时候,妓院的老鸨蔡妈妈想要让她开始接客。瑞云说:这是我这辈子的第一次,不能太草率了。卖身价由你决定,客人就让我自己选择吧!

    播讲:王玥波
    784人听过
  14. 聊斋之邵女

    聊斋之邵女
    完结

    柴廷宾,太平人。妻金氏,不育,又奇妒。柴百金买妄,金暴遇之,经岁而死。柴忿出,独宿数月,不践闺闺。一日,柴初度,金卑词庄礼,为丈夫寿。柴不忍拒,始通言笑。金设筵内寝,招柴。柴辞以醉。金华妆自诣柴所,曰:妄竭诚终日,君即醉,请一盏而别。柴乃入,酌酒话言。妻从容曰:前日误杀婢子,今甚悔之。何便仇忌,遂无结发情耶?后请纳金仅十二,妄不汝瑕疵也。柴益喜,烛尽见跋,遂止宿焉。由此敬爱如初。金便呼媒媪来,嘱为物色佳媵。而阴使迁延勿报,己则故督促之。如是年余。柴不能待,遍嘱戚好为之购致,得林氏之养女。金一见,喜形于色,饮食共之,脂泽花钏,任其所取。然林固燕产,不习女红,绣履之外,须人而成。金曰:我素勤俭,非似王侯家,买作画图看者。于是授美锦,使学制,若严师诲弟子。初犹呵骂,继而鞭楚。柴痛切于心,不能为地。而金之怜爱林,尤倍于昔,往往自为妆束,匀铅黄焉。但履跟稍有折痕,则以铁杖击双弯,发少乱,则批两颊。林不堪其虐,自经死。柴悲惨心目,颇致怨怼。妻怒曰:我代汝教娘子,有何罪过?柴始悟其奸,因复反目,永绝琴瑟之好。阴于别业修房闼,思购丽人而别居之。

    播讲:王玥波
    1982人听过
  15. 聊斋之鸦头(17回版)

    聊斋之鸦头(17回版)
    完结

    《聊斋之鸦头》讲述狐仙鸦头和书生王文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鸦头的母亲和姐姐两只狐狸精逼鸦头化做人形并在青楼中为妓,迷惑嫖客害人为她们带来暴利。公子王文和鸦头相爱并成功私奔而逃,但好景不长,鸦头被老狐狸精抓了回去并软禁,此时鸦头已经身怀有孕。王文苦恋鸦头,十年间多处寻找,终于在京中巧遇自己和鸦头的儿,十岁的王孜,王孜长到十八岁,专能杀狐,成功救母而回,这才一家团圆。

    播讲:王玥波
    760人听过
  16. 聊斋之吴门画工

    聊斋之吴门画工
    完结

    聊斋之吴门画工原文:吴门画工某,忘其名。喜绘吕祖,每想象而神会之,希幸一遇。虔结在念,靡刻不存。一日,值群丐饮郊郭间,内一人敝衣露肘,而神采轩豁。心忽动,疑为吕祖。谛视觉愈确,遂捉其臂曰:君吕祖也。丐者大笑。某坚执为是,伏拜不起。丐者曰:我即吕祖,汝将奈何?某叩头,但祈指教。丐者曰:汝能相识,可谓有缘。然此处非语所,夜间当相见也。再欲遮问,转盼已杳。骇叹而归。至夜,果梦吕祖来,曰:念子志虑端诚,特来一见。但汝骨气贪吝,不能为仙。我使子见一人可也。即向空一招,遂有一丽人蹑空而下,服饰如贵嫔,容光袍仪,焕映一室。吕祖曰:此乃董娘娘,子审志之。既而又问:记得否?答:已记之。又曰:勿忘却。俄而丽者去,吕祖亦去。醒而异之,即梦中所见,肖而藏之,终亦不解所谓。后数年,偶游于都。会董妃薨,上念其贤,将为肖像。诸工群集,口授心拟,终不能似。某忽触念梦中人,得无是耶?以图呈进。宫中传览,皆谓神肖。由是授官中书,辞不受;赐万金。于是名大噪。贵戚家争遗重币,乞为先人传影。但悬空摹写,罔不曲似。浃辰之间,累数巨万。莱芜朱拱奎曾见其人。聊斋之吴门画工白话翻译:吴门有个画工,忘了他叫什么名字。喜欢画吕洞宾祖师的像。每次想像着吕祖的样子,他都感到心领神会。他很想有幸能见到吕祖,这个虔诚的念头凝结在心中,使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吕祖。一天,画工正好遇到一群乞丐在城郊外喝酒。其中一人穿着破衣,露出了胳膊肘,但神采奕奕,气宇轩昂。画工心里一动,怀疑他就是吕祖。仔细端详了一下,越发觉得确实无误。于是他一下子抓住那人的胳膊说:您是吕祖!那乞丐大笑起来。画工执意说他就是吕祖,跪拜在地上不肯起来。乞丐说:我真是吕祖,你又要怎样呢?画工连连叩头,求他指教。乞丐说:你能认出我,也算是有缘。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夜间再相会吧。画工还想再问,转眼间,乞丐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画工惊叹着回了家。到了夜晚,画工果然梦见吕祖来了,对他说:念你心意诚恳,我特来见见你。但你骨气贪吝,不能成仙。我让你见一个人好了!说完向空中一招手,便有一个美丽的妇人凌空而下,衣着打扮像是皇宫中的贵妃。美丽的容貌,华贵的服饰,把屋子都照亮了。吕祖说:这位是董娘娘,你要仔细看看记住了!一会儿又问画工:记住了吗?画工说:记住了!吕祖再次嘱咐说:不要忘了!过了会儿,妇人离去,吕祖也走了。画工醒后,感到很奇怪,便把梦中见的那个妇人,回忆着画了幅像,珍藏起来,但终究不解是什么意思。又过了几年,画工偶然去京城游玩,正赶上皇宫中的董妃去世了。皇上念董妃贤惠,要为她画张像以流传后世,便召集画匠们,皇上描述了一番董妃的模样,让他们想像着去画,但没一个画得像。这画工听说这件事后,忽然想起梦见的那个妇人,莫非就是董妃吗?便将自已原来画的那张像呈给皇上。皇宫中的人传看了一遍,都赞叹说画得惟妙惟肖。画工由此被封了中书官;但他不愿做官,皇上便赐给了他一万两银子。从此,这位画工名声大噪。富贵大家都争着用重金聘请他,为自己先辈们画像。他只需凭空想像一阵,便无不画得形像逼真。只十多天,这画工便又挣了上万两银子。莱芜的朱拱奎曾见过这个画工。

    播讲:王玥波
    250人听过
  17. 聊斋之青蛙神

    聊斋之青蛙神
    完结

    聊斋故事中的普通老百姓不像现在,信的是五大神,他们特别信青蛙神,有什么琐碎的大事小事都来庙烧香祭祀青蛙神,小薛和十娘的婚姻就因为有了青蛙神的参与而变得异常艰难.

    播讲:王玥波
    772人听过
  18. 聊斋之张诚

    聊斋之张诚
    完结

    聊斋之张诚原文: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生子诚。继室牛氏悍,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草具。使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兄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饵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之,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弟曰:后勿复然,事泄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乌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樵采。问:谁之遣?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之归。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云: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复回。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闭之。山中虎狼多。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笞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不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返。师又责之,乃实告之。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歘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之衣而约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依壁坐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村中有巫走无常者,讷途遇之,缅诉曩苦。因询弟所,巫言不闻。遂反身导讷去。至一都会,见一皂衫人,自城中出。巫要遮代问之。皂衫人于佩囊中检牒审顾,男妇百余,并无犯而张者。巫疑在他牒。皂衫人曰:此路属我,何得差逮。讷不信,强巫入内城。城中新鬼、故鬼,往来憧憧,亦有故识,就问,迄无知者。忽共哗言:菩萨至!仰见云中,有伟人,毫光彻上下,顿觉世界通明。巫贺曰:大郎有福哉!菩萨几十年一入冥司,拔诸苦恼,今适值之。便捽讷跪。众鬼囚纷纷籍籍,合掌齐诵慈悲救苦之声,哄腾震地。菩萨以杨柳枝遍洒甘露,其细如尘。俄而雾收光敛,遂失所在。讷觉颈上沾露,斧处不复作痛。巫仍导与俱归。望见里门,始别而去。讷死二日,豁然竟苏,悉述所遇,谓诚不死。母以为撰造之诬,反诟骂之。讷负屈无以自伸,而摸创痕良瘥。自力起,拜父曰:行将穿云入海往寻弟;如不可见,终此身勿望返也。愿父犹以儿为死。翁引空处与泣,无敢留之。讷乃去。每于冲衢访弟耗;途中资斧断绝,丐而行。逾年,达金陵,悬鹑百结,伛偻道上。偶见十余骑过,走避道侧。内一人如官长,年四十已来,健卒怒马,腾踔前后。一少年乘小驷,屡视讷。讷以其贵公子,未敢仰视。少年停鞭少驻,忽下马,呼曰:非吾兄耶!讷举首审视,诚也。握手大痛,失声。诚亦哭曰:兄何漂落以至于此?讷言其情,诚益悲。骑者并下问故,以白官长。官命脱骑载讷,连辔归诸其家,始详诘之。初,虎衔诚去,不知何时置路侧,卧途中经宿。适张别驾自都中来,过之,见其貌文,怜而抚之,渐苏。言其里居,则相去已远,因载与俱归。又药敷伤处,数日始痊。别驾无长君,子之。盖适从游瞩也。诚具为兄告。言次,别驾入,讷拜谢不已。诚入内,捧帛衣出,进兄,乃置酒燕叙。别驾问:贵族在豫,几何丁壮?讷曰:无有。父少齐人,流寓于豫。别驾曰:仆亦齐人。贵里何属?答曰:曾闻父言,属东昌辖。惊曰:我同乡也!何故迁豫?讷曰:明季清兵入境,掠前母去。父遭兵燹,荡无家室。先贾于西道,往来颇稔,故止焉。又惊问:君家尊何名?讷告之。别驾瞠而视,俛首若疑,疾趋入内。无何,太夫人出。共罗拜,已,问讷曰:汝是张炳之之孙耶?曰:然。太夫人大哭,谓别驾曰:此汝弟也。讷兄弟莫能解。太夫人曰:我适汝父三年,流离北去,身属黑固山半年,生汝兄。又半年,固山死,汝兄补秩旗下迁此官。今解任矣。每刻刻念乡井,遂出籍,复故谱。屡遣人至齐,殊无所觅耗,何知汝父西徙哉!乃谓别驾曰:汝以弟为子,折福死矣!别驾曰:曩问诚,诚未尝言齐人,想幼稚不忆耳。乃以齿序:别驾四十有一,为长;诚十六,最少;讷二十二,则伯而仲矣。别驾得两弟,甚欢,与同卧处,尽悉离散端由,将作归计。太夫人恐不见容。别驾曰:能容则共之;否则析之。天下岂有无父之国?于是鬻宅办装,刻日西发。既抵里,讷及诚先驰报父。父自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形影自吊。忽见讷人,暴喜,怳怳以惊;又睹诚,喜极,不复作言,潸潸以涕;又告以别驾母子至,翁辍泣愕然,不能喜,亦不能悲,蚩蚩以立。未几,别驾入,拜已;太夫人把翁相向哭。既见婢媪厮卒,内外盈塞,坐立不知所为。诚不见母,问之,方知已死,号嘶气绝,食顷始苏。别驾出赀,建楼阁;延师教两弟;马腾于槽,人喧于室,居然大家矣。异史氏曰:余听此事至终,涕凡数堕:十余岁童子,斧薪助兄,慨然曰:‘王览固再见乎!’于是一堕。至虎衔诚去,不禁狂呼曰:‘天道愦愦如此!’于是一堕。及兄弟猝遇,则喜而亦堕;转增一兄,又益一悲,则为别驾堕。一门团圞,惊出不意,喜出不意,无从之涕,则为翁堕也。不知后世亦有善涕如某者乎?聊斋之张诚白话翻译:河南有个姓张的人,祖籍是山东人。明朝末年山东大乱,他的妻子被清兵抢走了。张某常年客居河南,后来就在河南安了家,娶了妻子,生了个儿子取名张讷。不久,妻子死了,张某又娶了一个妻子,也生了个儿子,取名张诚。继室牛氏性情凶悍,常嫉恨张讷。把他当作牛马使唤,给他吃粗劣的饭食。又让张讷上山砍柴,责令他每天必须砍够一担。如果砍不够,就鞭打辱骂,张讷几乎无法忍受。牛氏对亲生的儿子张诚,则像宝贝一样,偷偷给他吃甜美的食物,让他到学堂去读书。后来,张诚渐渐长大了,性情忠厚、孝顺。他不忍心哥哥那样劳累,暗暗地劝说母亲,牛氏不听。一天,张讷进山砍柴,还没砍完,忽然下起暴雨,他只好躲避在岩石下。雨停了,天也黑了,他肚子太饿,只好背着柴回家。牛氏看到砍的柴不够数,就发怒不给饭吃。张讷饥饿难忍,只得进屋躺下。张诚从学堂回来,看见哥哥沮丧的样子,就问:病了?张讷说:饿的。张诚问他原因,张讷把实情说了。张诚悲伤地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张诚怀里揣着饼来送给哥哥吃。哥哥问他饼是哪来的,他说:我从家中偷了面,让邻居做的。你只管吃,不要说出去。张讷吃了饼,嘱咐弟弟说:以后不要这样了!事情泄漏了会连累弟弟的。况且一天吃一顿饭虽然饿,也不会饿死。张诚说:哥哥本来身体就弱,怎么能多打柴呢!第二天,吃过饭后,张诚偷偷上山,来到哥哥砍柴的地方。哥哥见到他,惊奇地问:你来干什么?张诚回答说:帮哥哥砍柴。张讷问:谁叫你来的!他说:是我自己来的。哥说:别说弟弟不能砍柴,就是能砍,也不行。催促他快回去。张诚不听,手脚并用扯着柴禾,还说:明天要带斧头来。哥哥过去制止他,见他的手指出血,鞋也磨破了,心痛地说:你不快回去,我就用斧头割颈自杀!张诚才回去了。哥哥送了他一半路,才又回去。张讷砍完柴回家,又到学堂去,嘱咐弟弟的老师说:我弟弟年龄小,要严加看管,不要让他出去,山里虎狼很多。老师说:上午不知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经责打了他。张讷回到家,对张诚说:不听我的话,挨打了吧?张诚笑着说:没有。第二天,张诚怀里揣着斧头又上山了。哥哥惊骇地说:我再三告诉你不要来,你怎么又来了?张诚不说话,急忙砍起柴来,累得汗流满面,一刻不停。约摸砍得够一捆了,也不向哥哥告辞,便回去了。老师又责打了他。张诚就把实情告诉老师,老师赞叹张诚的品行,也就不禁止他了。哥哥屡次劝阻他,他始终不听。一天,张讷兄弟俩同其他一些人到山中砍柴。突然来了一只老虎,众人都害怕地伏在地上,老虎径直把张诚叼走了。老虎叼着人走得慢,被张讷追上。他使劲用斧头砍去,正中虎胯。老虎疼得狂奔起来,张讷再也追不上了,痛哭着返回来。众人都安慰他,他哭得更悲痛了,说:我弟弟不同于别人家的弟弟,况且是为我死的,我还活着干什么!接着就用斧头朝自己的脖颈砍去。众人急忙救时,斧头已经砍入肉中一寸多,血如泉涌,昏死过去。众人害怕极了,撕了衣衫给张讷裹住伤口,一起扶他回家。后母牛氏哭着骂道:你杀了我儿子,想在脖子上浅浅割一下来搪塞吗?张讷呻吟着说:母亲不要烦恼!弟弟死了,我绝不会活着!众人把他放到床上,伤口疼得睡不着,只是白天黑夜靠着墙壁坐着哭泣。父亲害怕他也死了,时常到床前喂他点饭,牛氏见了总是大骂一顿。张讷于是不再吃东西,三天之后就死了。村里有一个巫师走无常,张讷的魂魄在路上遇见他,诉说了自己的苦难,又询问弟弟在什么地方。巫师说没看见,但反身带着张讷走了。来到一个都市,看见一个穿黑衣衫的人,从城中出来。巫师截住他,替张讷打听张诚。黑衣人从佩囊中拿出文牒查看,上面有一百多男女的姓名,但没有姓张的。巫师怀疑在别的文牒上,黑衣人说:这条路属我管,怎么会有差错?张讷不信张诚没死,一定要巫师同他进城。城中新鬼旧鬼来来往往,也有老相识,问他们,没有人知道张诚的下落。忽然众鬼一齐叫:菩萨来了!张讷抬头看去,见云中有一个高大的人,浑身上下散放光芒,顿时世界一片光明。巫师向张讷贺喜说:大郎真有福气!菩萨几十年才到阴司一次,给众冤鬼拔苦救难,今天你正好就碰上了!于是拉张讷一起跪倒。众鬼纷纷嚷嚷,合掌一齐诵慈悲救苦的祷词,欢腾之声震天动地。菩萨用杨柳枝遍酒甘露,水珠细如尘雾。不一会儿,云霞、光明都不见了,菩萨也不知哪里去了。张讷觉得脖子上沾有甘露,斧头砍的伤口不再疼痛了。巫师仍领着他一同回家,看见村里的门了,才告辞去了。张讷死了两天,突然又苏醒过来,把自己见到和遇到的事讲了一遍,说张诚没有死。后母认为他这是编造骗人的鬼话,反而辱骂他。张讷满肚子委屈无法申辩。摸摸创痕已全好了,便支撑着起来,叩拜父亲说:我将穿云入海去寻找弟弟。如果见不到弟弟,我一辈子也不会回来了。愿父亲仍然以为儿已死了。张老汉领他到没人的地方,相对哭泣了一阵,也没敢留他。张讷离家出走后,大街小巷到处寻访弟弟的下落。路上盘缠用光了,就要着饭走。过了一年,来到金陵。一天,张讷衣衫褴褛佝偻着身子,正在路上走着,偶然看见十几个骑马的过来,他赶紧到路旁躲避。其中有一人像个官长,年纪有四十来岁,健壮的兵卒,高大的骏马,前呼后拥。随行的一个少年骑一匹小马,不住地看张讷。张讷因为他是富贵人家的公子,不敢抬头看。少年勒住马,忽然跳下马来,大叫:这不是我哥哥吗!张讷抬头仔细一看,原来是张诚!他握着弟弟的手放声大哭。张诚也哭着说:哥哥怎么流落到这个地步?张讷说了事情的缘由,张诚更伤心了。骑马的人都下来问了缘故,并告知了官长。官长命腾出一匹马给张讷骑,一同回到他的家里。张讷这才详细地问了张诚后来的经过。原来,老虎叼了张诚去,不知什么时候把他扔在了路旁,张诚在路旁躺了一宿。正好张别驾从京都来,路过这里。见张诚相貌文雅,爱怜地抚摸他。张诚渐渐苏醒过来,说了自己的家乡住处,可是已经相距很远了。张别驾将他带回家中,又用药给他敷伤口,过了几天才好了。张别驾没有儿子,就认他作儿子。刚才张诚是跟随张别驾去游玩回来。张诚把经过全部告诉哥哥,刚说完,张别驾进来了,张讷对他拜谢不已。张诚到里面,捧出新衣服,给哥哥换上;又置办了酒菜叙谈离后经过。张别驾问:贵家族在河南有多少人口?张讷说:没有。父亲小时候是山东人,流落到河南。张别驾说:我也是山东人。你家乡归哪里管辖?张讷回答说:曾听父亲说过,属东昌府管辖。张别驾惊喜地说:我们是同乡!为什么流落到河南?张讷说:明末清兵入境,抢走了我的前母。父亲遭遇战祸,家产被扫荡一空。先是在西边做生意,往来熟悉了,就在那儿定居了。张别驾惊奇地问: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张讷告诟了他,张别驾瞠目结舌。又低头想着什么,急步走进内室。不一会儿,太夫人出来了,张讷兄弟两人一同叩拜。拜毕,太夫人问张讷说:你是张炳之的孙子吗?张讷说:是。太夫人哭着对张别驾说:这是你弟弟啊!张讷兄弟俩不知是怎么回事。太夫人说:我跟你父亲三年,流落到北边去,跟了黑固山半年,生了你的这个哥哥。又过了半年,黑固山死了,你哥哥补官在旗下,做了别驾。如今已解任了,常常思念家乡,就脱离了旗籍,恢复了原来的宗族。多次派人到山东打听你父亲的下落,没有一点消息。怎么会知道你父亲西迁了呢!于是又对别驾说:你把弟弟当儿子,真是罪过!张别驾说:以前我问过张诚,张诚没有说过是山东人。想必是他年幼不记得了。就按年龄排次序:别驾四十一岁,为兄长;张诚十六岁最小;张讷二十二岁为老二。别驾得了两个弟弟,非常欢喜,同他们住在一间屋里,尽述离散的端由,商量着回归故里的事情。太夫人怕不被容纳。张别驾说:能在一起过就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就分开过。天下哪有没有父亲的人呢?于是就卖了房子,置办行装,定好日子起程。回到家乡,张讷和张诚先到家中给父亲报信。父亲自从张讷走后,妻子牛氏也死了,孤苦伶仃,对影自叹。忽然见张讷回来,惊喜交加,恍恍惚惚;又看到了张诚,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流泪。兄弟俩又告诉说别驾母子来了,张老汉惊呆了,也不会哭,也不会笑了,只呆呆地站着。不多会儿,别驾进来,拜见父亲。太夫人抱住张老汉相对大哭。看见婢女仆人屋里屋外都站满了,张老汉不知如何是好。张诚不见母亲,一问,才知已经死了,哭得昏了过去,有一顿饭功夫才苏醒过来。张别驾拿出钱来,建造楼阁。请了老师教两个弟弟读书。槽中马群欢腾,室内人声喧闹,居然成了大户人家。

    播讲:王玥波
    1145人听过
  19. 聊斋之罗刹海市

    聊斋之罗刹海市
    完结

    男主人公马骥性格孤傲清高,怀材不遇而愤世嫉俗,拒人千里却心地善良。龙女小乔纯真无邪爱上马骥更是不惜自残身体,以身上龙鳞喂马骥。马骥从此脱胎换骨,文思敏捷、文采不凡,成功地技压状元!

    播讲:王玥波
    602人听过
  20. 火影评书

    火影评书
    完结

    十多年前九尾妖狐袭击了木叶忍者村,第四代火影拼尽全力,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将九尾妖狐封印在了刚出生的鸣人身上。自那以后村民们把鸣人当成了像九尾妖狐那样的怪物看待,所有人都疏远他..

    播讲:王玥波
    498人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