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 作品大全

共15本
  1. 粤语_七剑下天山

    粤语_七剑下天山
    完结评书

    作者:梁羽生    讲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风为首的天山七剑和反清志士一起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纳兰明慧与多铎江南杭州大婚前夕,杨云骢潜入将军府,期望明慧和他出走,但明慧不能负累家族,杨一气之下由她手中抢走女儿,在钱塘江畔遭遇仇家纽枯鲁。杨云骢一是心中郁结,二是顾虑自己的女儿宝珠,出手不能施展全力,与纽枯鲁同归于尽。

    播讲:叶伟
    5.03万人听过
  2. 粤语_神捕十三娘

    粤语_神捕十三娘
    完结评书

    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倭寇作乱,宦官专权,百姓涂炭。江湖上出现一位“女神捕十三娘”,她率领一彪人马抓巨盗,惩大奸,侦疑案,平冤狱,破获了一起起扑朔迷离的惊天大案,演绎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人间传奇。

    播讲:叶伟
    3.72万人听过
  3. 边城浪子(叶伟版)

    边城浪子(叶伟版)
    完结评书

    《边城浪子》是台湾著名武侠作家古龙的一部杰出小说,属于小李飞刀系列第二部分,全书于1972年在杂志上连载,共计46回。本书古龙采用双主角模式,故事的主角以叶开和傅红雪同步展开,讲述了一段爱恨情仇的故事。年满十八的傅红雪为了给父亲白天羽讨回公道而踏上了复仇之路,同时白天羽和花白凤的亲生儿子叶开也来到边城,在萧别离的无名店里与傅红雪相遇,两人先后邂逅万马堂堂主之女马芳铃。正值万马堂凶案四起,为了查明真相,堂主马空群展开撒网式的搜捕,将一群初到边城来历不明的武林人士全部请去了万马堂,其中有乐乐山,飞天蜘蛛和慕容明珠,当然也包括叶开和傅红雪。万马堂卧虎藏龙,两位场主分别是早已闻名江湖的花满天和云在天,叶开对堂主马空群也颇为欣赏。边城之夜,歌声响起,为查明情况,所有人纷纷走出万马堂,叶开落单在草原上巧遇马芳铃,两人互有好感。不料凶案又起,次日早晨,叶开因为没有人证而被质疑为凶手,幸得沈三娘带着的马空群之子小虎子帮他解围。随后马空群带叶开来到他的结拜义兄白天羽墓前,谈话中他让叶开离开边城,遭到叶开的拒绝。回到边城镇上,叶开在店中遇到云在天,紧接着一个神秘人带着几车棺材经过,在云在天的盘问下,神秘人暴露身份,原来他就是江湖中号称金背驼龙的丁求,棺盖被云在天掀起,叶开看到棺材中躺着的正是昨晚一同前往万马堂的几人之一飞天蜘蛛,乘着云在天与丁求的缠斗,叶开拿走飞天蜘蛛手中所握凶手的证物,随后叶开又遇到傅红雪。马空群对飞天蜘蛛的死因做出推断,并言明飞天蜘蛛正是他请来协助调查万马堂凶杀案的人。傍晚时分,傅红雪来到萧别离小店,遭到万马堂四老板也就是马空群的结义兄弟公孙断的挑衅,叶开出面戏弄公孙断。傅红雪骑上公孙断的马到草原上发泄,隐藏已久的疾病也开始发作,正巧被从万马堂出来的马芳铃看到,傅红雪将他对马空群的仇恨迁怒于她,被正赶着追查飞天蜘蛛死因的叶开阻止。叶开与傅红雪一同前往调查真相,却发现慕容明珠及其随从已遭人杀害。原来万马堂两位场主花满天和云在天为了谋权连同想要谋财的慕容明珠一起串通制造凶案,就是为了要将马空群逼出万马堂,谁知马空群早有防备,派飞天蜘蛛暗中调查,不料飞天蜘蛛因身份暴露被慕容明珠杀死,但慕容明珠的证物却被飞天蜘蛛拿到最后落入叶开之手,云在天因为心虚又杀死慕容明珠灭口。深夜,傅红雪回到自己的小屋,沈三娘暗中找到傅红雪,两人密谈起马空群为了夺财与人合谋杀害义兄白天羽的不为人知秘密,被叶开听到,沈三娘起身追叶开,叶开来到萧别离店里,马空群安插在店里专为万马堂刺探消息的翠浓此时邀请叶开。沈三娘走后,叶开发现萧别离与丁求独处一室谈话,丁求出钱请叶开刺杀马空群,叶开答应。马空群连夜带走翠浓,揭穿沈三娘真实身份,又放她们离开。早晨,叶开到万马堂会见马空群,两人又来到初次谈话的地方,马空群请叶开离开边城并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给他,叶开不能接受马空群的这种做法,同时他还要留在边城,随后叶开与马芳铃分手。另一方面,傅红雪错把翠浓当成与自己夜间接触的女人,此时公孙断追沈三娘而来,因为不能容忍公孙断对翠浓的辱骂傅红雪杀死了公孙断,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杀人。马空群揭穿花满天和云在天的阴谋后毫后不犹豫的处决两人。叶开将银子还给萧别离,言明自己没有杀马空群的意图,这时万马堂将公孙断的讣闻发出,傅红雪因为得罪了万马堂,在边城镇上屡屡受袭,幸得叶开数次相救。花满天的最后一个余党乐乐山被丁求暗算,叶开怀疑杜婆婆与西门春已来到边城。沈三娘终于与叶开草原相见,原来沈三娘是花白凤身边的一个丫鬟,因为想帮助花白凤复仇所以隐藏身份潜伏在万马堂那么多年,她向叶开讲述了梅花庵整个事情的经过,叶开这才知道傅红雪的实际身份以及他此次来到边城的目的。再次回到镇上,叶开发现镇上的几位店老板都聚集在一起,正商量着请武功绝顶的杀手路小佳来杀傅红雪,他们劝告叶开不要多管闲事,叶开对几位店主身份产生怀疑。关帝庙叶开找到傅红雪,两人就人生信仰方面存有分歧。叶开看到前几日丁求带来的棺材全部隐藏于此,原来镇上的店老板全是别人假冒的,真正的店老板早已遇害躺进了这些棺材里。路小佳登场,店老板们出来迎接,但来的并不是真正的路小佳,而是丁灵琳,为了能够跟随在叶开身边,她答应帮助叶开打探那些假店老板的真实身份才冒充路小佳,随后真正的路小佳出现,叶开与他接触。叶开发现假冒店老板等人的正是无恶不作的江湖五毒,他们用暗器攻击叶开被叶开全部闪过,叶开飞刀出手杀死其中两毒,还有一毒被杜婆婆灭口。路小佳当街洗澡并宣称要杀傅红雪,为了看两位绝顶高手的比武,边城所有人都来观战,连万马堂的马师也成群来到镇上,路小佳发现店老板们并不是真的想让他去杀傅红雪,而是在他们比武时好从旁暗算,不喜欢被人利用的路小佳出手杀死剩下两毒以及早已被万马堂收买的金背驼龙丁求后扬长而去。此时万马堂浓烟四起,原来这些都是马空群的阴谋,借用路小佳和傅红雪的比武引开众人目光,遣散马师,乘此机会只带着沈三娘逃出万马堂,为了不将万马堂留给别人而一把火烧成灰烬,.然后再寻找时机卷土重来赢回这一切。叶开和丁灵琳赶到万马堂,在那里发现了被亲人们抛弃的小虎子,无家可归的孩子心中也充满了悲恸、辛酸、愤怒和恐怖,但他毕竟只是个孩子,看到马空群的所作所为,叶开的心情难以平息,马芳铃也为了她的报复早已追路小佳而去,傅红雪带着翠浓踏上寻找马空群的征途。叶开找到萧别离,原来萧别离就是西门春,同时还是断肠针杜婆婆,他也是当年梅花庵刺杀白天羽的刺客之一,但在萧别离心里有他自己的公道,叶开给了一条宽恕的道路让他选择,失去信仰的萧别离对今后的人生不知何去何从,叶开回答: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你应该问你自己。叶开带小虎子来到白天羽的墓前,他抹去孩子心中的仇恨,并将他托负给自己的朋友是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来收养。为了给下一代健康快乐的生活,叶开将协同傅红雪一起去寻找马空群,然后结束这一切的争端。为了找出马空群的下落,傅红雪展开卷地毯式的搜寻,其实马空群早已躲入龙虎寨。途中傅红雪遇到袁青枫和彭烈,傅红雪破例让袁青枫看了自己的刀,袁青枫自知技不如人沉默走开。叶开也为寻找马空群下落在天福楼请客,丁灵琳将傅红雪带到叶开面前,路小佳邀请叶开和傅红雪参加白云庄少庄主袁青枫与马芳铃的婚礼,途中傅红雪结识薛大汉与其一同前往白云庄。婚礼上,叶开、丁灵琳等人都已前来祝贺,新郎袁青枫却迟迟没有出现,此时傅红雪来到白云庄,庄主袁秋云出现,曾因自己的等待而让马空群有了逃脱的机会,傅红雪发誓复仇时绝不会再等待却因此误杀了袁秋云,原来参于那场血案的是袁秋云好友兼姻亲柳东来,柳东来不敌傅红雪死在刀下,一场喜事变成丧事收场,马芳铃也因此不等袁青枫回来就与袁家划清界线断绝关系。当傅红雪走出白云庄时,翠浓已随赶走的小伙子走了而没有等他,傅红雪异常痛苦。因为害怕遭到报复,当年那些凶手们为斩草除根迫不及待主动找上了傅红雪,薛大汉便是薛斌的后代。翠浓终于出现想要阻止薛大汉杀傅红雪,而傅红雪因为看到了翠浓重新有了握刀的勇气杀死薛大汉,随后傅红雪抛下翠浓一个人前往好汉庄寻找薛斌报仇。薛斌在傅红雪面前自尽,正好叶开赶到并推断出薛斌死因属于他杀。正当傅红雪因为听到薛斌的一句说自己父亲不是好人的话而痛苦时,遇到了赵大方,其实是易大经假扮,为了让傅红雪死在阿飞的短棍下,他声称自己曾受过白天羽好处而愿意帮助他的后代,傅红雪非常感动。金疯子登场,其实是名伶小达子装扮的,他骗傅红雪只要他杀一个陌生人就会把马空群的下落告诉傅红雪,傅红雪果然上当,正当他准备拨刀砍向陌生人的时,叶开及时出现阻止了傅红雪,并拆穿易大经的阴谋。傅红雪找到易大经后反而认为是叶开在骗他,而路小佳此时出现也否认叶开的推论,就在这时陌生人带来了易大经,陌生人就是名剑客阿飞。在阿飞面前易大经坦透自己的过错以及杀害白天羽原由,为此他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看着傅红雪对着易大经准备拨刀,叶开回忆起边城后悔没有去救萧别离。傅红雪没有杀易大经,叶开看着他的背影,想到萧别离曾对他说过的话:这柄刀能带给人的,只有死和不幸!。最后阿飞对叶开说:能杀人并不难,能饶一个你随时都可以杀他的仇人,才是最困难的事。这句话让叶开终身难忘。傅红雪来到昔年白天羽遇害的梅花庵,尼姑了因出手攻击被傅红雪躲过,看着了因悲惨的下场,傅红雪放过了她。叶开来的时候,了因已经为了寻求解脱而结束了生命,原来了因就是昔年的闻名江湖的桃花娘子,叶开说出她曾经做过的恶事但同时又对她的悲惨下场表示同情,丁灵琳说中叶开的矛盾:傅红雪并不奇怪,因为他做的事,本就是他决心要去做的,而你做的事,却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这么样去做。傅红雪来到节妇坊,此时郭威的孙子突然被杀,使得傅红雪与郭威一战无法避免,杀死这个孩子的那把飞刀竟和叶开所用的模样一致,傅红雪无法理解叶开。傅红雪与翠浓再次相会,两人互相拥抱情深似海,但翠浓却为了救傅红雪突然遭人杀害,杀人灭口的又是飞刀,傅红雪悲愤无比,发誓要向叶开报复。紧接着他又遇到马芳铃,马芳铃此时已嫁丁灵甲为妻,她利用丁灵甲拆散叶开和丁灵琳并带走丁灵琳,同时马芳铃也发现了傅红雪,她便利用丁灵甲去杀傅红雪但丁灵甲反被傅红雪所伤,于是她又想利用丁灵琳杀傅红雪却被丁灵琳看穿。傅红雪绑架丁灵琳等待叶开,因为丁灵琳此前被马芳铃带走使得叶开身边没有证人,再加上龙虎寨白健的挑拨,傅红雪终于对叶开拔刀相向。叶开和傅红雪一起去龙虎寨寻找马空群,马空群早已逃走并杀光了龙虎寨所有人,包括女人和小孩。马空群抛下被飞刀所伤的沈三娘只顾自己逃生,沈三娘幸得叶开所救,伤沈三娘的另有其人,此时叶开的误会也已澄清,然而凶手的口音却与丁灵琳极为相似,叶开怀疑事情与丁家有关。沈三娘为了鼓舞傅红雪的意志会见傅红雪,傅红雪终于知道第一次与自己接触的女人就是沈三娘。傅红雪遇到一个神秘的黑衣人,也是因为一个人字的发音,傅红雪知道毒害薛斌又用飞刀陷害叶开并间接害死翠浓的就是眼前这个黑衣人,黑衣人告诉傅红雪翠浓的真实身份是马空群的女儿,她一直效忠于万马堂,是马空群将她送到萧别离店里。傅红雪因为发病而被黑衣人乘机逃走,仓促中黑衣人的金如意掉在地上被傅红雪拣到,那正是丁灵中的物品。为了不让丁灵琳今后伤心,叶开准备牺牲自己的爱情与丁灵琳分手,沈三娘却在此时自尽,她留下遗言不愿意看他们去杀马空群,同时祝福他们。傅红雪赶往丁家庄,路小佳出现想要拦住叶开,以免他会去帮傅红雪,丁云鹤与丁灵中的联手依然不是傅红雪的对手,就在傅红雪刀已出鞘砍向丁灵中的时刻,路小佳的剑也同时出鞘迎上了傅红雪的刀,路小佳为了救丁灵中不得不说出丁灵中与自己的身世,原来丁灵中是丁白云与白天羽所生的儿子,路小佳才是真正的丁家三少,丁灵中因不能接受事实的真相而迁怒于路小佳。傅红雪能将害死翠浓的人当兄弟吗?他能杀自己的兄弟为翠浓报仇吗?他最爱人却是他最恨的马空群的女儿,而她又毕竟为自己而死,杀了马空群他就能得到快乐吗?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变的这么复杂?丁乘风终于出场,他请傅红雪和叶开同去天心楼,丁乘风承认自己就是当年的主谋人之一,但丁乘风也有他自己的公道,他愿意已一已之命来还傅红雪一个公道,但同时也希望能换来这次恩怨的结束。冤冤相报何时了,大家都已为这次的事情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叶开终于坚定了信念,用小李飞刀救下丁乘风,原来丁乘风与梅花庵的事情全无关系,只因为护妹心切而甘愿代妹受死,随后丁乘风的妹妹丁白云出现说明真相,这是她与白天羽的感情孽缘因爱生恨而引起,为此她也早已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仇恨所能带给一个人的,只有痛苦和毁灭,爱才是永恒的。结束仇恨的两种方法:一是杀尽所有仇人,二是宽恕。为了就此结束仇恨,叶开斩断傅红雪砍向马空群的刀,原来傅红雪并不是白天羽的儿子,也没有人知道傅红雪的身世,傅红雪本身与这段仇恨无关,没有仇恨做精神支柱傅红雪依然坚强站立,他对叶开说:我也不恨你,我已不会再恨任何人。最终叶开做为当事人而宽恕了自己的仇人马空群,让这段仇恨就此划上了句号不再延续下去。此时荆无命登场,他也将放弃仇恨不再寻李寻欢报仇,而马空群本人因为学不会宽恕只能活在仇恨里,因此注定要被仇恨毁灭,他在这世上已无一天快乐的日子,最终他也接受到应有的惩罚。古龙,本名熊耀华,古龙是其笔名,祖籍江西南昌,1937年出生于中国大陆(或说1936年出生于香港),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湾。华语文坛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家。

    播讲:粤语,叶伟
    4402人听过
  4. 神捕十三娘

    神捕十三娘
    完结评书

    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倭寇作乱,宦官专权,百姓涂炭。江湖上出现一位女神捕十三娘,她率领一彪人马抓巨盗,惩大奸,侦疑案,平冤狱,破获了一起起扑朔迷离的惊天大案,演绎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人间传奇。她,十三娘,名捕之女,花容月貌兼忠肝义胆,精擅追摄跟踪之术,一条长鞭矫如龙翔;他,王大友,名冠天下的绝世盗王,疏懒无赖却古道热肠,轻功盖世,易容术改天换地;她,宋君瑜,名医之后,美艳娇弱兰心蕙质,家学渊博,医术高超;他,狄无邪,督察院第一神捕,心热如火却眼冷如冰,一柄扇剑独步天下,常常在危急关头独臂擎天……日本流入价值连城的玉佛掌引出一段惊世谋杀大案。杀手封百川奉海盗之命,欲在朝延祭天盛典时刺杀名将李元帅。十三娘协同狄无邪、王大友和神医之女宋君瑜如何制止这场谋杀,挽狂澜于即倒呢……穷秀才冒充知县达数年之久,只因为这是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小县。奇案突发,耳背之人听到死者的尖叫,夜盲之人看到有人越墙逃走,一个跛子逃脱捕快追捕。十三娘等为查真相深陷囹圄,救助他们的居然是……朝延忠邪纷争。兵部尚书欲勾结倭寇残害忠良,阴谋诡计天衣无缝。兵部尚书萧大亨、司礼监王公公、左督御史温纯、兵部左侍郎朱纫究竟谁忠谁奸,狄无邪不惜欺骗十三娘、毅然背负骂名,上演一出卧底好戏。一段久远的杀父之仇,一条漫长的复仇之路,一起连环杀戮的奇案,一个弱女子对黑暗的反击。当十三娘层层剖析,查明事实真相之时,弱女子叶子卿却在轰然巨响中与仇人们同归于尽。

    播讲:粤语,叶伟
    4462人听过
  5. 青天刘罗锅

    青天刘罗锅
    完结评书

    刘墉(1719年~1804年),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二甲第二名进士,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其父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工书,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享年85岁。刘墉,祖籍江苏省丰县欢口镇前大营村(现改为刘大营)。后至山东诸城(现高密),出身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这个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很多。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qǐ)曾担任过四川布政使,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刘墉生长在这样世代书香、以科举仕进为荣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自不必言,后来他成为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也证明了其学识的渊深。但不知什么原因,满腹经纶的刘墉却迟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至少目前尚未发现他在30岁之前参加科举考试的记录。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33岁的刘墉才因为父亲的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了当年的会试和殿试,并获进士出身,旋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是翰林的预备资格,一般从科考成绩优异的进士中选拔,然后在庶常馆学习深造,期满考试合格者,授翰林院编修。清代翰林虽然薪俸较薄,大臣死后如果想得到皇帝赐谥的文字,则必须是翰林出身。所以,清代以科举仕进者尤重翰林出身。应当说,刘墉在仕途上开局良好。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殿试后,读卷大臣将刘墉作为呈送卷第一名。乾隆帝阅后认为墉无超人才华,也可能怀疑读卷大臣巴结正在当朝大红大紫的刘墉父亲,将刘墉贬为二甲二名,将原拟第五名,也就是二甲二名的吴鸿拔为第一甲第一名,说道:今取一朝状元,必得有众人向往之才气。平墉之人怎能夺冠?就这样,本来是刘墉的状元改为了进士。中进士后一年后才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初任江宁知府,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次年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提为安徽学政。任职期间,针对当时贡生、监生管理的混乱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部议准行。从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始,刘墉被外放作地方官,此后20余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主要做地方官,由学政、知府,直至一方面的督抚大员。在做地方官期间,他基本上还是秉承了其父刘统勋的正直干练、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对科场积弊、官场恶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顿,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诸城县志》称赞他: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贿,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望风畏之。同时,他也不遗余力地贯彻乾隆皇帝的意旨,查禁书,兴文字狱,捉拿会党,积极推行文化高压政策。刘墉做过提督安徽学政和提督江苏学政。提督学政是一省的教育长官,类似于教育厅长,但不同之处在于,学政不受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的节制,独立开展各项事务,督抚大员也不能侵其职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学政离任,督抚才可暂时代管其事。学政还可以直接向皇帝上书,反映地方情况,吏治民风。刘墉在前往安徽赴任前,乾隆帝特意召见并赐诗,其中有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之句,意思是希望刘墉能够不辱门楣、有所建树。在出任江苏学政前,乾隆皇帝仍有诗相赠,可见对刘墉抱有厚望。刘墉也不辱使命,很是严肃认真。据清人笔记记载:昔日刘石庵相国视学江苏,严肃峻厉人多畏惮。刘墉曾先后两次提督江苏学政,相隔近20年,为官处事风格也由峻厉刚急转为平和舒缓,但严肃认真则是一贯的。以刘墉第二次出任江苏学政时按试扬州为例,因为把关严格,使得许多想以作弊蒙混过关者最后不敢入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调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他又上书: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时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称赞其知政体,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命他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任冀宁道台。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间,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坐罪革职,判死刑。乾隆帝因爱其才,特加恩诏免,发军台(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文书的机构,即邮驿)效力赎罪。次年赦回,命在修书处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51岁的刘墉获授江宁知府。从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时算起,到此时刘墉浮沉宦海已经整整18年。说来,刘墉的仕途并不平坦,早在做翰林院编修时,其父刘统勋因事获罪,刘墉遭株连被革职,与诸兄弟一起下狱;后外放刘墉作安徽和江苏学政,因表现卓异得到乾隆皇帝赏识,擢山西太原府知府。刘墉之父刘统勋,曾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山西查办布政使蒋洲侵帑案,乾隆二十四年(1759)到山西查办过将军保德侵帑案,声誉颇佳。刘墉同样是不负重托,到任后不几天便将前任遗留下的疑难案件审理一清,受到官民的一致称赞。正当刘墉以政绩迁冀宁道时,前任山西阳曲县知县段成功亏空案发,刘墉以失察罪差一点丢了性命,后来朝廷加恩命他赴军台效力赎罪长达一年,回北京后又在一个叫作修书处的闲散机构里蹉跎两年。由此可见,这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运并不怎么亨通。刘墉能够在重罪之后出任江宁知府,说来还是沾了父亲的光。此时刘统勋圣眷正隆,先后以大学士之职兼管兵部和刑部,被乾隆皇帝倚为股肱之臣。因此,在乾隆三十三年刘统勋七十寿辰之时乾隆皇帝不仅亲书匾额志贺,还加恩刘墉以知府候补;第二年,刘墉获授江宁府知府。刘墉也十分珍视这次机会,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创作于嘉庆初年的弹词《刘公案》,就是主要以刘墉在江宁知府任上决断疑案、为民做主的故事为蓝本改编而成的,虽然其中必然夹杂着弹词艺人的想像夸张和道听途说的内容,未必都是实录,但说明刘墉在短短一年的江宁知府任上确实有政绩、有政声,是难得的贤能官吏。著名诗人袁枚也在一首诗中称赞刘墉说:初闻领丹阳,官吏齐短脰(dòu)。光风吹一年,欢风极老幼。先声将人夺,苦志将人救。抗上耸强肩,覆下纡缓袖。意思是说,刘墉到江宁后,对下属要求严格使其不敢耀武扬威,对百姓关爱拯其脱离水火,不怕得罪上司而怕百姓受苦。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擢陕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刘统勋病故,回家服丧。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且察刘墉器识可用,诏授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十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任总裁。次年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复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曾劾举秦州举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惩办。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刘墉以劾举徐述夔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著,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授湖南巡抚。时值湖南多处受灾,哀鸿遍野,无灾州县也盗案迭起,贪官污吏猖獗,百姓怨声载道。刘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建议严办;一面稽查库存,修筑城郭,建仓储谷,赈济灾民,并准许民间开采硝石。仅一年余,库银充实,民粮丰足,刘墉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刘墉历迁江西、陕西、江苏,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刘墉被授湖南巡抚,其官职全称是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驻长沙,兼理军民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迁刘墉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任职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此时,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刘墉奉旨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刘墉至山东,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访,查明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征税时,对无力缴纳者,一律拿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人。及至济南,经审问,查清国泰已知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刘墉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此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护国泰。刘墉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在处理国泰一案上,刘墉不畏权要,刚正无私,足智多谋,与钱沣一起挫败了皇妃及和珅等人的阻挠而成功地执行了大清律法,为民除了害。后来,民间曾据此事写成通俗小说《刘公案》,对这位包公式的刘大人大加颂扬。国泰案结,刘墉被命署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不久授工部尚书,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乾隆四十七年,刘墉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命在南书房行走。当时和珅炙手可热,刘墉遂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这又表现了刘墉为人和为官的另一面。刘墉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同时也是官场中人,他也要按照官场的规则做事,包括应付上级和同僚的圆滑趋避之术。大体说来,他任地方官、能够独当一面的时期,主要表现了清勤刚正的一面,一时有阎罗包老之称;入京以后,正好碰上和珅专宠于乾隆,擅弄威权,排斥异己,刘墉只好以静默自守,以滑稽模棱取容。刘墉刚入京的几年仕途还算顺利,做到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其间还处理了一件棘手的案子。这个案子的当事人国泰是山东巡抚,其父四川总督文绶是刘墉的老上级,更关键的是,国泰的后台就是乾隆皇帝的红人和珅。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御史钱沣参劾山东巡抚国泰专横,以向皇上纳贡的名义大肆搜刮钱财,下属历城、益都等几十个州县仓库亏空严重。乾隆皇帝对此事十分重视,责成和珅、刘墉等同钱沣一起前往核查。国泰,满洲镶白旗人,姓富察氏。国泰与和珅过从甚密,因此,和珅得到要查办国泰等的消息后立即派家人通风报信,使得国泰有了挪用其他款项填补亏空的时间。赴山东途中,和珅还以言辞威胁钱沣。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刘墉深知和珅与国泰的关系,因此常与钱沣密商对策。到山东历城县后,和珅说不用彻底核对,只要抽查几十个库就可以了,并且先起身回到住所。钱沣要求先封库,第二天彻底拆封。结果发现库里的银两多系圆丝杂色银,通过盘诘库吏得知,这些银两是从各商铺借来充数的。于是,出告示叫各商铺前来认领,大呼曰:迟来即封贮入官矣,意思就是说赶紧来,晚了就封存入官了,于是商贾纷纷前来认领,库藏为之一空。在这件事上,刘墉自始至终支持钱沣,他的态度对于案情最终水落石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显然,刘墉支持钱沣,同时也就得罪了和珅。从这件事我们看到,刘墉仍不失其刚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命署直隶总督。八月,又调吏部尚书,不久,充顺天乡试正考。是年底,充经筵讲官。次年五月,复兼理国子监事务。六月,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充玉牒馆(修帝王族谱之处)副总裁。此后的几年里,刘墉似乎总是在犯错误,受指责,乾隆对他显然并不满意。乾隆五十二年初,刘墉因为漏泄他和乾隆帝关于嵇璜、曹文埴(zhí)的谈话内容,不仅受到申饬,而且失去了本应获授的大学士一职。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乾隆委托刘墉主持祭拜文庙。因他没有行规定的一揖之礼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参劾。乾隆五十三年夏天,刘墉兼理国子监,发生乡试预选考试中诸生馈送堂官的事,被御史祝德麟弹劾,结果刘墉受到处分。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底至三月初,负责皇子教育的上书房诸师傅因为连天阴雨没有入值,乾隆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十分恼怒,时任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被责处得尤其严厉,降为侍郎衔,不再兼职南书房。乾隆皇帝还专门为此下了一道上谕,大意是说因为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念及统勋为朝廷效力多年,才对刘墉加恩擢用。而刘墉在府道任上还算勤勉,及至出任学政就不再认真办事,在湖南巡抚任上官声也平常。入京为尚书,办事情更是一味模棱两可。我曲意优容,未加谴责,原以为他会感激圣恩,勤勉办事,不想竟然发生上书房诸师傅旷工七日之久而刘墉置若罔闻之事。并说刘墉这样事事不能尽职,于国则为不忠,于父则为不孝,其过失甚大,实在不能宽恕。应当说,措辞相当严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以上书房阿哥师傅们久不到书房,刘墉身为总师傅而不予纠正,被降职为侍郎。不久,授内阁学士,提督顺天学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初,迁都察院左御史,旋擢礼部尚书,并再次兼管国子监事务。五月,又署吏部尚书。乾隆五十八年,刘墉为当年会试主考官。因为安排失当,阅卷草率,违制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按规定,刘墉等至少要罚俸10余年。乾隆皇帝虽然作了宽大处理,刘墉还是被严行申饬(chì)。嘉庆元年,因为大学士一职空缺多时,破格增补户部尚书董诰为大学士,而资历更深的刘墉被排斥在外。而且在上谕中又一次批评刘墉向来不肯实心任事,并举例说,皇帝曾向刘墉询问新选知府戴世仪可否胜任,结果刘墉对以尚可。而戴本来十分庸劣,断难胜任。可见刘墉平日里对于铨选用人全未留心,只是以模棱两可之词敷衍塞责。要他扪心内省,益加愧励。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授刘墉体仁阁大学士,但仍旧指责他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并说兹以无人,擢升此任,可见其评价。当然,以上两条嘉庆初年的上谕,代表的仍然是乾隆帝的意见。五月,奉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并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察看黄河之后,他上书请求于秋后在决口处堵筑,下游宽浚。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加太子少保。后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不畏权势,很快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朝廷。皇上处死了和珅,没收了他的家产。嘉庆四年底,刘墉上疏陈述漕政,对漕运中的漏洞体察至深,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嘉庆皇帝看后,深以为然。嘉庆六年(1801年),刘墉充任会典馆正总裁。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中称赞刘墉道: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风致。刘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著有《石庵诗集》刊行于世。嘉庆七年(1802年),皇上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他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刘墉像是变了一个人,做人的棱角看不到了,做事的勤谨也看不到了,此期间的刘墉更多表现出的是滑稽和圆滑世故。清人笔记记载,一次在军机处吃饭,有同僚提起唐宋时宰相吃堂餐的故事,刘墉马上接口说:但使下民无殿屎(xī),何妨宰相有堂餐?一座为之喷饭。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个颇具意味的细节:乾隆问和珅,你是做忠臣呢,还是作奸臣?和珅答,我不做忠臣,也不作奸臣,我要做的是让您高兴、逗您开心的弄臣。结果乾隆对和珅的回答很满意。这个情节很可能只是出于编剧的一种想像,但应当说,剧作家对乾隆心态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乾隆皇帝有一个本朝无名臣的理论,他说,因为朝廷纲纪整肃,本朝没有名臣,也没有奸臣。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把所有荣誉归于圣主,大臣们所做的一切有利于百姓的事情,都是出于圣主的旨意。所以,他下令禁绝为地方官建德政碑、送万民伞之类为官员扬名的活动。老年乾隆更是志得意满,炫耀自己的十全武功,权力欲和虚荣心越发膨胀,此时他的身边更不需要名臣,而只需要忠心办事、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的奴才。再加上当时朝堂上宵小环绕,和珅弄权,勾结党羽,把持朝政,排斥异己,正直之士很难有所作为。御史曹锡宝曾经想通过参劾和珅家奴刘全以达到惩办和珅的目的,结果反遭陷害,被革职。所以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当刘墉为地方官时还做了一些兴利除弊的事情,而到了皇帝的身边却反而无所建树,唯唯诺诺。也许从适应官场规则、保全自己的角度看,刘墉这样小错不断、屡遭申饬、弄得自己名誉扫地,未必不是聪明之举。在当时以滑稽方式为官的还大有人在。比如嘉庆帝的老师朱珪,也是如此。据说他晚年每逢门生、旧吏来看望,他所言皆不关政治,全为诙谐之语。这些以清正刚直著称的官员尚且如此,当时官场风气可见一斑。乾隆皇帝聪明太过,使得大臣们只好装糊涂;乾隆皇帝好名太甚,使得大臣们只得平庸。这使人不禁联想到汉高祖刘邦与承相萧何之间的关系。萧何作为大汉第一功臣协助刘邦夺取天下后,继续兢兢业业地办事,清正廉洁地为官,因而在百姓中口碑极好。这使得刘邦很不放心,于是找借口将萧何抓了起来,虽然念及旧情最终又释放了萧何,但萧何出狱后汲取了教训,不再顾及名声,圈地、贪渎之事也颇做了几件。老百姓意见很大,也有人向刘邦告状,这下刘邦却一笑了之,不再追究。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嘉庆九年对应公历1804年,但十二月二十五日时公历已经进入1805年。按传统农历纪年为嘉庆九年,但在用公历表示生卒年份时,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还是应该记成卒于1805年),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岁。去世的当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当值,晚上还开宴会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说他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语中的善于解脱之意。不管怎样,刘墉可算得上是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功德圆满。卒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播讲:粤语,叶伟
    4495人听过
  6.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完结评书

    成吉思汗(历史人物--元太祖)即孛儿只斤·铁木真。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辇谷。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生于金朝世宗大定二年,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最后慢慢发展最终统一蒙古。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独立,互不统属。金朝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钉死在木驴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第二年,也速该生擒塔塔尔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自己刚出生的长子取名铁木真。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孙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其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结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击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建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摩诃末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的太阳汗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乃蛮部被其彻底消灭。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但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汉文史集中,并无上尊号成吉思汗的记载,元史太祖本纪记载诸王群臣为上尊号成吉思皇帝。同时代南宋彭大雅编《黑鞑事略》记载也记载为成吉思皇帝(其主初僣皇帝号者小名曰忒没真僣号曰成吉思皇帝),彭是南宋出使蒙古联络夹击金朝的使臣。元代李志常《长春眞人西游记·卷上》也记载为诏曰成吉思皇帝敕眞人邱师。1998年发现的元代银质鎏金文盐山圣旨牌亦书曰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西方的史集中则记载为成吉思汗,并传入中国,导致自晚清时始汉文史集中(如《海国图志》、《蒙兀儿史记》、《蒙古纪事本末》,《新元史》等)出现两者并用或者独用成吉思汗的记载。正式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这是蒙古帝国的开始。遂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贵族民主为基础的蒙古贵族共和政体制度。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经二十余年与西夏的战争,屡创西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jiǔ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北方诸部族人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数万。随后建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成吉思汗十三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成吉思汗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成吉思汗十九年,班师返漠北。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金。长春真人,回军路上接见长春真人——在西征回军的路上,成吉思汗接见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丘处机,日本学者称之为是为西征送去的一股清风。丘处机是道教全真龙门派掌教,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师友。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相会时间不长,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却相当大,使其性格也发生了不小变化。丘处机清楚地告诉他,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只能养生。还告诉他一条治国之道,劝他要清静无为,不要滥杀无辜等。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著名的遗嘱。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庙号谥号,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元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掌握金印和钱谷。铁木真让塔塔统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铁木真又让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畏兀字书。从此以后,蒙古汗国的文书,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而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在蒙古本土还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书。虽然忽必烈时曾让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但元朝退出中原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书经过14世纪初的改革,更趋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汗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字书写成的。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却是十几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据《史集》记载,1219年,成吉思汗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出征花剌子模,临出师前,他召集了会议,举行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间对自己的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习惯重新做了规定,这就是所谓《札撒大典》。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专门写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其中说:因为鞑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儿童习写畏兀文,并把有关的札撒和律令记在卷帙上。这些卷帙,称为‘札撒大典’,保存在为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诸王会集共商国是和朝政,他们就把这些卷帙拿出来,依照上面的话行事,并根据其中规定的方式去部署军队,毁灭州郡、城镇《札撒大典》已经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还片断记载了其中一部分条款。在蒙古社会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汗的言论、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记录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训言,也被称为大法令。

    播讲:粤语,叶伟
    6142人听过
  7.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完结评书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今陕西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公元617年(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公元617年(义宁元年)农历十二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农历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征、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等政策。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征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633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633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中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挺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公元628年6月3日(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统一全国。公元630年(贞观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亡东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平定突厥之后,太宗继续经营西域,先后多次用兵。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吐谷浑寇边,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击,次年吐谷浑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后为国人所杀,太宗另立吐谷浑国王。公元639年(贞观十三年),太宗以高昌王曲文泰西域朝贡,遂命侯君集、薛万彻等率兵伐高昌。次年,高昌王病死,其子智盛继位,投降唐朝。太宗于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护府,西域各国皆到长安朝贡。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二月,唐太宗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亲率六军,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但东渡辽水以后,由于遭到高句丽的顽强抵抗,唐军在安巿城(今辽宁海城南营城子)久攻不克,加之气候转冷,草枯水冻,粮草不继,兵马难以久留,只得下诏班师。在这之后,唐太宗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薛延陀首领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出兵,将他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到很远。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凉州。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自汉开辟的丝绸之路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贞观初年,李世民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并任命虞世南、褚无量、姚思廉、欧阳询等充任学士,以魏徵、虞世南、颜师古等著名学者、硕学之士相继为秘书监,主管国家的图书馆和藏书事业,选五品以上工书者为书手,又在弘文馆设立检校馆藏的官员,将缮写、整理、校勘图书,藏于内库,以宫人掌管。官府藏书机构除弘文馆外,另有史馆、司经局、秘书省和崇文馆等,其藏书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史称群书大备。晚年因连年用兵,营造宫殿,杂税日益苛重。唐王朝建立之初,东有稽胡的扰边,西有吐谷浑的威胁,北有突厥的侵袭,尤以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突厥武装曾直逼唐廷首都长安(今西安)的近郊,成为当时的主要威胁。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三、四年的认真努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好转,政权得到一定的巩固,便对突厥的骚扰从防御转入反击。但是同时它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公元626年(武德九年)九月,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又说:朕以天下为家。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又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这种思想和胸襟指导下,贞观时期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后,没有采取历史上惯用的分离肢解措施,而是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属宁夏)一带,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归附突厥降户,又在突厥原居地设置了定襄、云中两都督府对突厥留居民众实施管理。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领担任,可以世袭,创立了新的羁縻府州制度。开明友善的政策很快就取得了良好成效。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被回纥等族拥戴为天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领,各族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条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从此以后,以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诸蕃渠帅死亡者,必诏册立其后嗣焉,形成了少数民族政权首领例由唐廷册封的制度。唐太宗还实行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政策,以婚姻亲情的方式协调强化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长期实施,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形成,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中外关系方面也迅速出现了繁盛景况。贞观后期,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播讲:粤语,叶伟
    5278人听过
  8. 九月鹰飞

    九月鹰飞
    完结评书

    《九月鹰飞》是古龙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后传,属于边城浪子系列的第二部,亦属于小李飞刀系列第三部分,是古龙后期的一部经典小说.猎狐最好的时候,通常是在九月,那时秋高气爽,草长叶黄,在辽阔的原野上,猎人们会放出漫天的猎鹰,当猎鹰飞舞时,即使是那最狡猾的狐狸也以为地上有了美味,便纷纷从那躲藏的洞穴中出来奔向那假想中的食物,殊不知自己反而成为了猎人的礼物——只要有一只狐狸出现就会有无数只苍鹰飞起,只要有鹰飞起,那只狐狸就死定了。这大概就是九月鹰飞的由来。九月,是野兔肉肥味美的季节,也是狐狸觅食的季节;九月,是雄鹰振翅高飞的季节,更是猎人狩猎的季节;所有生灵都将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拼尽全力,勇往向前,只为冬日之前多准备些口粮。那么在这场生死博斗中,究竟谁才是狐狸,谁又是真正的鹰呢?叶开乃小李飞刀李寻欢传人,受阿飞所托,保护上官金虹遗孤上官小仙。江湖传闻:上官小仙只有七岁智力,却怀有其父武功秘笈和宝藏的秘密,因此上官小仙成为江湖中人争逐的猎物。叶开打算将上官小仙藏于长安冷香园,消息却不胫而走,于是与恋人丁灵琳设计想引出内奸。岂料,最后发现主谋,竟然是所谓白痴的上官小仙。上官小仙为了重振金钱帮,称霸武林,设下重重诡计,欲借叶开的飞刀杀她的敌人。仙对开一往情深,但开却对琳矢志不渝!在所有阴谋败露之下,仙与开难免一战,处境恍如当年兵器谱上排行第二的虹与第三的欢相似,而结果也如当年,正义战胜了邪恶,宽恕击败了仇恨!

    播讲:粤语,叶伟
    4947人听过
  9. 天剑绝刀

    天剑绝刀
    完结评书

    武功盖世的少林、武当等四派掌门人秘密聚会,竟同时遇害,势单力薄的白鹤门掌门人左监白被认定为凶手,遭到武林各门派的联合围剿,左监门夫妇及白鹤门百余人尽被屠戮。数年后,以仇恨之剑为标识的秘密帮派山现江湖,武林各门各派无不受到袭扰。敛迹多年的天剑、霸刀绝技再现江湖,一位年方弱冠的少年竟集两种绝技于一身,挑战各大门派,公开为白鹤门翻案。金刀盟主左少白率众直奔少林寺,当众揭露当代方丈谋害了上代掌门人,遭到数百名武僧的轮翻进攻,左少白一支剑大破亨誉武林的少林罗汉阵,掌门方丈携秘籍出逃。左少白与少林高僧等几经奋战,终于直捣黄龙,不料策划这场武林浩劫的魔头竟是……天剑绝刀两位前辈分别传授剑术、刀术。天剑主守,绝刀主攻,天剑若最强的盾,绝刀则是最强的矛,而卧龙生却将其二者溶于一人之身。武功盖世的少林、武当等四派掌门人秘密聚会,竟同时遇害,势单力薄的白鹤门掌门人左鉴白被认定为凶手,遭到武林各门派的联合围剿,左鉴白夫妇及白鹤门百余人尽被屠戮。数年后,以仇恨之剑为标识的秘密帮派出现江湖,武林各门各派无不受到袭扰。敛迹多年的天剑、霸刀绝技再现江湖,一位年方弱冠的少年竟集两种绝技于一身,挑战于各大门派,公开为白鹤门翻案。金刀盟主左少白率众直奔少林寺,当众揭露当代方丈谋害了上代掌门人,遭到数百名武僧的轮翻进攻,左少白一支剑大破亨誉武林的少林罗汉阵,掌门方丈携秘籍出逃。左少白与少林高僧等几经奋战,终于直捣黄龙,不料策划这场武林浩劫的魔头竟是早已死去的正义老人和左少白生身之母…卧龙生,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原名牛鹤亭,1930年生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少年时就读于卧龙书院,后投身文学,逐以此为笔名。1958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写了39部武侠小说。卧龙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台湾的武侠泰斗,名列台湾十大武侠小说家之首。其代表作有《飞燕惊龙》、《玉钗盟》、《无名萧》、《素手劫》、《金剑雕翎》、《岳小钗》、《飞花逐月》、《仙鹤神针》、《天剑绝刀》、《惊鸿一剑震江湖》等。

    播讲:粤语,叶伟
    6830人听过
  10. 七剑下天山

    七剑下天山
    完结评书

    《七剑下天山》为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风为首的天山七剑和反清志士一起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纳兰明慧与多铎江南杭州大婚前夕,杨云骢潜入将军府,期望明慧和他出走,但明慧不能负累家族,杨一气之下由她手中抢走女儿,在钱塘江畔遭遇仇家纽枯鲁。杨云骢一是心中郁结,二是顾虑自己的女儿宝珠,出手不能施展全力,与纽枯鲁同归于尽。奄奄一息之时,正遇见被天地会(铁枪会)女舵主刘郁芳误会叛敌,含冤莫白,正要投江自尽的少年(梁穆郎)。少年看到云骢的痛苦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杨临终时将女儿托付给穆郎带上天山学艺。这是楔子。十六年后,天山神芒凌未风〔即穆郎〕得晦明禅师真传,名震江湖。他当年带上山的女婴易兰珠(宝珠,易是杨的右边,兰取自纳兰明慧,珠取自宝珠),学成天山剑法,立志杀多铎以报父仇。五台山,群雄聚会,天地会(铁枪会)获悉多铎将前来五台山清凉寺礼佛,他们精心部署刺杀计划,却发现轿子中坐着的是鄂王(多铎)的王妃(纳兰明慧),又被半途杀出的易兰珠,坏了大事,更因兰珠的突然倒戈保护鄂王妃而使抗清名将张煌言之子张华昭负伤被擒。与此同时,傅青主和徒弟冒浣莲无意中发现一桩惊人秘密,原来五台山老和尚竟是失踪多年的老皇帝顺治。康熙为保皇位,暗杀亲父。冒浣莲等以此秘密要挟康熙,放群雄下山。易兰珠因自己鲁莽而误大事,心怀歉疚,独往京城营救张华昭。凌未风因易兰珠事件,重会十六年前的恋人刘郁芳,但抵死不承认自己便是穆郎,郁芳很痛苦,此时的未风脸上有刀痕,已经与当年的穆郎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郁芳虽然怀疑,倒也不敢确认。二人和天地会副舵主——喜欢郁芳多年的韩志邦共上京城。旅途之中,适逢清廷卫士抢劫西藏佛门圣物舍利子,凌未风仗义制止,力败不肖师兄楚昭南,自己亦被大内卫士暗器烧伤。刘郁芳对凌未风关怀备至,韩志邦见此情景,黯然神伤,自行离去,却在失望之中无意学得了上乘武功——达摩心法。在云南境内,凌未风、刘郁芳结识李闯王的后人李思永,会合傅青主与冒浣莲,加上来自昆明的少年桂仲明形成五剑。桂武功奇高,却因自以为杀死生父而神经错乱,由傅青主指点冒浣莲以爱心和耐心将他治愈,两人成为爱侣。易兰珠久无消息。桂仲明、冒浣莲奉命进京探讯。其间,满族大才子纳兰容若被冒浣莲的才学倾倒。鄂王妃明慧认出兰珠是自己的女儿,恳求多铎不要伤害她,多铎对明慧一往情深,令明慧很感动,也很痛苦。几经周折,热恋张华昭的三格格,为情牺牲自己,使张华昭、易兰珠双双脱险,在生死共患难的遭际之中,张华昭与易兰珠永结同心。其时多铎(多格多)承旨出征,兰珠刺杀多铎,多铎几乎就要杀死兰珠之时想起明慧的嘱托,又见兰珠很像少年的明慧,便不忍心下手,最后死在明慧怀中。然而易兰珠亦被擒而打入天牢。鄂王妃明慧也和兰珠母女相认,但兰珠却对于母亲又爱又恨,终于使明慧在自己的女儿和丈夫中心力交瘁,绝望自尽。临死前和赶来营救兰珠的飞红巾尽释前嫌,结为姐妹。凌未风大闹天牢亦功败垂成。后得飞红巾相助,这才把易兰珠救出。刘郁芳、傅青主等人潜入回疆,群雄聚会,几厉生死,思永和武元英之女、白发魔女弟子武琼瑶相恋。卓一航弟子辛龙子被昭南蛊惑,为虎作伥,但最终悔悟,力战而死。凌未风在恶斗之际,突发痉挛症,被楚昭南所擒。楚昭南为迫使凌未风交出晦明禅师遗下的拳经剑谱,将凌未风关押到西藏布达拉宫之中,百般折磨。凌未风越狱不成,自度将死,便设法带出血书一封,向刘郁芳承认自己便是那死去多年的少年穆郎。见刘郁芳悲痛欲绝,韩志邦铤而走险,化妆入宫,说动活佛将已丧失功力的凌未风带出,自己则假扮凌未风模样,留在迷宫之中。后被楚昭南发现,韩志邦不敌身死。傅青主、刘郁芳等率众杀入迷宫,楚昭南终于在易兰珠的剑逼下无奈自杀。天山七剑终于重整旗鼓,由飞红巾、武琼瑶、桂仲明、冒浣莲、易兰珠、张华昭、凌未风组成新七剑和天山之友刘郁芳光大天山剑派,仗义行侠,继续着抗清斗争。此后天山七剑便以天山为家,光大天山剑派,并经常下山仗义行侠。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祖籍:广西蒙山县,学历:曾拜史学家简又文为师、广州岭南大学专修国际经济.。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古龙,金庸。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2004年获香港岭南大学颁发荣誉文学博士,及获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梁羽生文库,2008年获澳洲华文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品有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云海玉弓缘、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等。

    播讲:粤语,叶伟
    4513人听过
  11. 粤语_唐太宗李世民

    粤语_唐太宗李世民
    完结评书

    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精彩传奇故事.从589年隋朝灭南陈到649年唐太宗去世,生动再现了隋末唐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李世民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治世之功.

    播讲:叶伟
    6.83万人听过
  12. 粤语_天剑绝刀

    粤语_天剑绝刀
    完结评书

    作者:卧龙生五代十国时期,诸国割据、战乱频生。后唐皇帝临终将一支藏有宝藏秘密的玉箫交给公主。不久,后唐被后晋所灭,公主携玉箫亡命天涯,以期复国之日。燕国国师为得宝藏,派人四处追杀,将军柳君雄为救公主被燕国擒获。柳妻赛小菁与公主匆忙逃入夏侯谷,不料谷内居民却是被后唐所灭的夏侯国遗民,而太子夏侯瑭心存复国之志,正隐于谷中勤练独孤九剑,夏侯瑭不知公主身份,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谷外,公主和赛小菁再遇柳君雄。柳君雄屈服于燕国师的威逼利诱,盗去公主玉箫。公主早已洞悉,以假玉箫调换。赛小菁不耻丈夫所为,独自保护公主寻找战神将军,协助复国。

    播讲:叶伟
    8.19万人听过
  13. 粤语_成吉思汗

    粤语_成吉思汗
    完结评书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71年元朝建立後,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元朝皇帝,庙号太祖,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

    播讲:叶伟
    7.03万人听过
  14. 粤语_青天刘罗锅

    粤语_青天刘罗锅
    完结评书

        宰相刘罗锅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称赞,他为什么在民间会如此受百姓爱戴?

    播讲:叶伟
    4.97万人听过
  15. 粤语_楚留香(叶伟版)

    粤语_楚留香(叶伟版)
    完结评书

    作者:古龙楚留香--强盗中的大元帅,流氓中的佳公子。他是古龙笔下第一个接近神话的传奇人物,优雅、冷静、瞬间的爆发力。他是武侠世界里最著名的武侠人物之一,江湖中人尊称他「盗帅」、「香帅」。为人风流倜傥,足智多谋,观察入微,善良多情,尤其轻功高绝,世上无人可及。

    播讲:叶伟
    7.63万人听过